中华网非遗频道

非遗
当前位置:经典案例 > 正文

“非遗美食”的运营创新:借鉴沙县小吃模式的研究

非遗美食的运营创新:借鉴沙县小吃模式的研究

“非遗美食”的运营创新:借鉴沙县小吃模式的研究


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这些传统美食不仅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然而,许多传统非遗美食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困境。在此背景下,沙县小吃的运营模式为非遗美食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报告将深入分析沙县小吃的运营模式,并探讨非遗美食如何借鉴这一模式实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沙县小吃的运营模式分析

品牌化与标准化运营

沙县小吃采用集体品牌管理模式,通过品牌化和标准化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扩张。其品牌运营主要体现为:

集体商标与公共品牌:沙县小吃采用集体商标、公共品牌或商业品牌,通过统一的品牌形象和标识系统,建立了鲜明的市场认知度。

特许经营模式:沙县小吃采取特许经营的商业模式,允许沙县本地人和外地亲戚经营,但对经营者有严格的要求和培训,确保产品质量和品牌声誉。

标准化管理:沙县小吃建立了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包括门店经营规范、食品制作标准、服务标准等,确保全国范围内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

产业链整合与垂直管理

沙县小吃通过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实现了从原材料供应到终端销售的全程把控:

"公司+订单"模式:企业与村镇采取"公司+订单"的运营模式,利用农产品的季节性特点,在农闲时进行间作,实现订单农业,帮助合作农户增收。

中央厨房与配送体系:沙县小吃建立了完善的中央厨房和配送体系,确保食材的标准化处理和统一配送,降低了门店运营成本,提高了效率。

连锁经营模式与市场扩张

沙县小吃通过连锁经营模式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市场扩张:

统一运营与特许经营结合:沙县小吃采取统一运营或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效应,门店在总部的管理下,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经营。

"夫妻店"到连锁店的转型:沙县小吃过去以小而散的"夫妻店"为主,经营模式传统粗放,现在正向品牌连锁模式转型,以扩大规模效应。

国际化战略:沙县小吃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在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225家门店,成为中华美食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


非遗美食借鉴沙县小吃运营模式的路径


品牌建设与标准化管理

品牌塑造与保护

非遗美食应借鉴沙县小吃的品牌建设经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

注册集体商标或地理标志:积极注册集体商标,申请地理标志保护,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品牌价值。枣庄市正在申请"枣庄辣子鸡"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区域公用品牌。

品牌价值提升:通过举办行业赛事和技能竞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枣庄市聚焦"商旅融合发展、打响赛事品牌、强化招商引资",举办全国炒鸡大赛、辣子鸡职业技能竞赛等品牌活动。

品牌保护机制: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防止品牌滥用和侵权行为,维护品牌声誉和价值。

标准化体系建设

非遗美食应建立标准化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致性:

产品制作标准:制定详细的产品制作标准,包括原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口味特点等,确保产品品质稳定。

服务标准:制定服务标准,包括门店环境、人员服务、卫生条件等,提升消费者体验。

管理标准:制定门店管理标准,包括人员培训、设备配置、安全管理等,确保门店运营规范。


产业链整合与垂直管理

原材料供应链建设

非遗美食应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链,确保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

订单农业模式:采用"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与当地农民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质量可控。

基地建设:建立原材料生产基地或合作基地,实现原材料的本地化供应,降低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

质量追溯系统:建立原材料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追溯,确保食品安全。

中央厨房与配送体系

非遗美食应建立中央厨房和配送体系,提高运营效率和产品一致性:

中央厨房建设:建立标准化的中央厨房,对食材进行统一加工、处理和包装,确保产品质量和口味一致性。

冷链物流体系: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确保食材在运输过程中的品质和安全。

智能配送系统:引入智能配送系统,优化配送路线和时间,提高配送效率。

加工与包装标准化

非遗美食应实现加工和包装的标准化,提升产品附加值:

预制菜开发:开发标准化的预制菜产品,满足现代消费者对便捷性的需求。枣庄市正在培育"枣庄辣子鸡电商直播+旅游"业态,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

包装设计:设计符合现代审美的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质量安全体系:建立严格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连锁经营模式与市场扩张

连锁加盟模式设计

非遗美食应设计适合的连锁加盟模式,实现快速扩张:

特许经营模式:采用特许经营模式,授权加盟商使用品牌、技术和管理方法,收取加盟费和 royalties

直营+加盟模式:在重点区域发展直营店,在其他区域发展加盟店,实现快速扩张。

合伙人模式:引入合伙人模式,与加盟商建立利益共同体,提高加盟商的积极性和忠诚度。

培训与支持体系

非遗美食应建立完善的培训和支持体系,确保加盟店的运营质量:

培训体系: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包括产品制作培训、服务培训、管理培训等,确保加盟店员工掌握必要的技能。

技术支持:提供技术支持,包括产品配方、设备使用、工艺改进等,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运营支持:提供运营支持,包括选址指导、装修设计、营销策划等,帮助加盟店顺利运营。

市场定位与差异化策略

非遗美食应明确市场定位,实施差异化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

市场细分:根据消费者需求和支付能力,进行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客户群体。

差异化定位:根据非遗美食的独特特点,确定差异化定位,如传统工艺、地方特色、健康营养等。

价格策略: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平衡价格和价值,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多元化业态与创新发展

"美食+旅游"融合模式

非遗美食应与旅游结合,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旅游线路设计:设计以非遗美食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如美食之旅、文化之旅等,吸引游客体验。

体验式消费:提供体验式消费,如参观制作过程、参与制作体验等,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旅游商品开发:开发与非遗美食相关的旅游商品,如纪念品、伴手礼等,延长产业链。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非遗美食应积极拥抱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电商平台建设:建立自营电商平台,或者入驻第三方电商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直播带货:利用直播平台进行产品展示和销售,提高品牌曝光度和销售量。枣庄市正在培育"枣庄辣子鸡电商直播+旅游"业态。

社交媒体营销: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品牌宣传和营销,增强品牌影响力和用户粘性。

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提升

非遗美食应积极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文创产品开发:开发与非遗美食相关的文创产品,如书籍、影视、游戏等,传播美食文化。

文化体验空间:打造集美食、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提升消费者体验。

产业融合发展:与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融合发展,形成产业生态圈。


成功案例分析:枣庄辣子鸡的发展模式


品牌建设与标准化管理

枣庄辣子鸡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管理实现了快速发展:

品牌注册与保护:枣庄市正在申请"枣庄辣子鸡"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区域公用品牌。

标准体系建设:制定了《辣子鸡》企业标准,规范了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该标准由山东燊坤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制定,规定了辣子鸡预包装食品的制作工艺,包括原料预处理、配料、炒制、冷却和包装等。

品牌活动举办:举办了全国炒鸡大赛、辣子鸡职业技能竞赛等品牌活动,提升了"枣庄辣子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产业链整合与垂直管理

枣庄辣子鸡通过产业链整合实现了协同发展:

产业集团成立:202411月,枣庄辣子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整合区域优势资源,扩大辣子鸡品牌影响力。

产业链上下游整合:集团整合辣子鸡产业上下游力量,打造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涵盖原料供应、生产加工、电商销售、物流配送的完整产业链。

养殖基地建设:202411月,枣庄孙枝鸡被授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为辣子鸡增添了"国字号"优质食材。目前,孙枝鸡标准化养殖基地项目等一批合作项目正稳步推进。

连锁经营模式与市场扩张

枣庄辣子鸡通过连锁经营模式实现了市场扩张:

产业集团运营:枣庄辣子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运营主体,统一管理辣子鸡产业,推动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枣庄辣子鸡电商直播+旅游"业态,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产业链精准发力:枣庄市将继续深化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推动辣子鸡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精准发力。


其他非遗美食的借鉴与创新


重庆火锅的运营模式

重庆火锅作为另一项具有代表性的非遗美食,其运营模式也值得借鉴:

市场主体培育:培育火锅产业龙头企业、总部型企业、优质"种子企业",鼓励传统火锅企业提效降本、扩大规模,打造全国知名品牌。

"火锅+"新模式:发展"火锅+"新模式,推进火锅美食与社区、乡镇、新消费业态的融合,拓展市场空间。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火锅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发展直播电商、在线展览、美食鉴赏等业态,深化产供销全渠道布局。


广州银记肠粉的经验

广州银记肠粉作为老字号非遗美食,其运营经验也值得借鉴:

老字号品牌建设:广州银记肠粉作为老字号品牌,通过品牌传承和创新发展,保持了市场竞争力。

总店地址布局:银记肠粉总店地址的合理布局,方便消费者体验正宗的肠粉制作工艺和口味。

标准化流程:采用标准化的制作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致性。


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论

品牌建设是关键:

非遗美食应借鉴沙县小吃的经验,加强品牌建设,注册集体商标或地理标志,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标准化是基础:

非遗美食应建立标准化体系,包括产品制作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等,确保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致性。

产业链整合是保障:

非遗美食应整合产业链资源,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链和完善的中央厨房与配送体系,提高运营效率和产品一致性。

多元化发展是方向:

非遗美食应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如"美食+旅游""线上+线下"等融合模式,拓展市场空间和收入来源。

创新驱动是动力:

非遗美食应注重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提升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

政策建议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支持非遗美食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为非遗美食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完善标准体系:政府应组织制定非遗美食的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为非遗美食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依据。

搭建合作平台:政府应搭建非遗美食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结合,提升非遗美食的创新能力。

加强人才培养:政府应支持非遗美食人才培养,包括传承人培养、管理人才培训等,为非遗美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推动国际合作:政府应支持非遗美食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

未来展望

沙县小吃的核心经验在于“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文化赋能”。非遗美食需在保持传统基因的同时,通过标准化降低门槛、品牌化提升价值、文旅融合增强体验、国际化开拓市场,最终形成“文化-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

非遗美食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借鉴沙县小吃等成功企业的运营模式,非遗美食有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未来,非遗美食将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播,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应用,更加注重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更加注重国际市场的开拓与布局,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非遗美食”的运营创新:借鉴沙县小吃模式的研究

(责任编辑:闻奕)

推荐阅读

怎样发挥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怎样发挥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025-04-28 10:02 非遗
敦煌美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敦煌美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枢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敦煌美学密切相关。

2025-04-28 09:53 非遗;敦煌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艺术的瑰宝,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25-04-28 09:51 非遗;敦煌壁画
热点/传承非遗:宝马7系“非遗车”

热点/传承非遗:宝马7系“非遗车”

传承非遗 打造传世经典 宝马7系“非遗车”捐赠清华美院专访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主任 张雷从2007年开始宝马发起了“ BMW 中国文化之旅”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保护

2025-04-24 10:59 非遗;汽车
热点/非遗赋能汽车企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

热点/非遗赋能汽车企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

汽车企业参与非遗保护的背景与意义汽车企业社会责任的新维度随着企业社会责任(CSR)理念的深化,汽车企业不再局限于关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而是开始将文化保护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

2025-04-24 10:57 非遗;汽车
2025年4月份非遗热点及学术分析

2025年4月份非遗热点及学术分析

4月非遗热点活动概览清明节传统民俗文化体验热潮2025年清明假期期间,传统文化节俗体验活动受到公众热捧。

2025-04-24 10:55 非遗;热点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传承朴初精神,创意文化表达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学习弘扬赵朴初文化精神与艺术成就,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

2025-04-15 16:17 赵朴初;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十大热点话题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十大热点话题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2025-04-15 15:00 非遗
您所不知道的那些“非遗冷知识”

您所不知道的那些“非遗冷知识”

本文向您介绍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鲜为人知的“冷知识”,揭示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独特之处。

2025-04-15 11:01 非遗
权威发布:非遗消费年度报告

权威发布:非遗消费年度报告

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消费趋势报告一、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1.市场规模突破千亿2025年,我国非遗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00亿元,较2020年增长50%以上

2025-04-14 10:49 非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