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非遗频道

非遗
当前位置:经典案例 > 正文

“曲艺”类非遗产业化发展路径及经典案例

“曲艺”类非遗产业化发展路径及经典案例


曲艺类非遗的定义与分类

曲艺的定义

曲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义在不同文献中有多种表述。根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2007)的定义,曲艺是"以口头语言进行'说唱'的表演艺术"。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曲艺是由古代民间的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曲艺类非遗的分类

根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曲艺类非遗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传统说唱艺术:如相声、评书、评弹等

传统舞蹈与杂技:如杂耍、魔术等

传统音乐表演:如民歌、山歌等

地方特色曲艺:如莲花落、花鼓舞等

曲艺类非遗产业化的重要性

保护与传承的需要

曲艺类非遗的产业化发展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许多传统曲艺面临失传的风险。通过产业化发展,可以使曲艺艺术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其传承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文化与经济融合的必然趋势

曲艺类非遗的产业化是文化与经济融合的必然趋势。在当今社会,文化资源与经济资源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将曲艺艺术与现代产业相结合,不仅可以促进曲艺艺术的发展,还可以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

曲艺类非遗的产业化发展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通过产业化发展,可以使曲艺艺术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公众,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自信。

“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是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活力的重要路径。

一、数字化技术赋能,构建保护与传播新生态

1. 动态数据记录与区块链应用 

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曲艺作品的创作轨迹,确保版权保护和资源共享。例如,湖北五峰南曲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数据库,实现作品溯源和资源共享,为非遗数字化提供技术支撑。

2. 参与式数字化保护模式 

政府、传承人、社会多方协作,形成数字化保护生态圈。五峰南曲通过多方参与,推动南曲与电商平台合作,解决地理限制问题,扩展市场化传播渠道。

案例: 

五峰南曲的数字化平台:整合区块链、大数据技术,构建动态数据库,联合电商推广非遗文创产品,实现保护与市场双赢。

二、教育融合与人才培养机制

1. 非遗进校园与课程开发 

将曲艺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培养年轻受众。例如,四川巴中市推动曲艺进校园全覆盖,建立示范基地,并制定配套政策保障。

2. “老带新”传承模式 

如浦东说书传承人康毅在传习所开设方言课程,鼓励青少年学习本土语言,并通过短视频平台吸引年轻群体关注。

案例: 

巴中曲艺进校园:建立曲艺示范基地,组建“名家+志愿者”团队,年均培训超5000人次,形成可持续传承链。 

唐山万顺书场公益教学:开设免费曲艺课堂,联合学校开展少儿曲艺比赛,培养新一代传承人。

三、文旅融合与市场开发

1. “非遗+旅游”模式 

将曲艺演出融入景区、民宿等场景。宿城区通过“曲艺进景区”活动,打造夜间演艺品牌,推动文旅消费。

2. 文创产品开发 

将曲艺元素融入手工艺品、食品等。例如,宿城区结合剪纸、泥塑开发非遗文创商品,年研发20余种,提升经济附加值。

案例: 

宿城区曲艺产业化:通过“文化+体验”“文化+产品”“文化+旅游”策略,形成文创开发、景区演出、研学旅游的产业链。 

四、现代传播与新媒体运营

1. 短视频与直播传播 

如磁县坠子传承人鲁俊美通过抖音、快手直播吸引年轻观众,整理传统唱词并培养跨地域粉丝群体。

2. 跨区域合作与品牌输出 

民勤曲子戏依托古丝绸之路文化背景,辐射西北五省,通过纪录片、央视节目扩大影响力。

案例: 

浦东说书的短视频创新:新生代传承人陆嘉浩结合《繁花》热度,制作方言短视频,提升浦东说书的网络曝光度。 

郭氏曲胡艺术的“一人乐队”: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百鸟朝凤》等曲目,覆盖豫陕鄂三省民间演出市场。

五、政策支持与生态构建

1. 制度保障与专项扶持 

如宿城区出台《戏曲进校园工作方案》,联合高校共建研究院,提供学术与资金支持。

2. 社会力量协同参与 

河北唐山万顺书场通过公益演出、免费教学,吸引社区居民和大学生参与,形成“活态博物馆”。

曲艺类非遗产业化的发展路径

数字化传播路径

数字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

数字技术为曲艺类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对曲艺艺术进行数字化记录和保存,使其能够长期保存并方便传播。同时,数字技术还可以用于对曲艺艺术的分析和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曲艺艺术的内涵和价值。

曲艺类非遗的数字化传播策略

曲艺类非遗的数字化传播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固态保护:利用数字技术对曲艺艺术进行记录和保存,形成数字化档案。

活态传播:通过数字平台展示曲艺艺术的表演过程,让公众能够直观地了解和欣赏曲艺艺术。

产品转化:将曲艺艺术转化为数字产品,如数字音乐、数字视频等,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和销售。

旅游融合路径

曲艺与旅游的结合模式

曲艺与旅游的结合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景区演出模式:在旅游景区设置固定的演出场所,定期举办曲艺表演。

旅游演艺模式:将曲艺元素融入旅游演艺项目中,通过商业演出的形式进行传播。

文化体验模式:设计以曲艺为主题的旅游体验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曲艺活动,感受曲艺艺术的魅力。

曲艺类非遗旅游产品的开发

曲艺类非遗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注重以下几点:

文化内涵的挖掘:深入挖掘曲艺艺术的文化内涵,将其作为旅游产品的重要卖点。

体验性的增强:设计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旅游项目,增强游客的体验感。

品牌化的打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艺类非遗旅游品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生产性保护路径

生产性保护的概念与意义

生产性保护是指在使用、展示、市场运作等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方式。通过生产性保护,可以使曲艺艺术在现代社会中保持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曲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实践

曲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化:将曲艺艺术中的传统工艺进行现代转化,使其能够适应现代市场需求。

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开发以曲艺艺术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如纪念品、艺术品等,通过销售获得经济收益。

教育培训项目的开展:开展曲艺艺术的教育培训项目,培养更多的传承人和爱好者,扩大曲艺艺术的社会影响力。

创新发展路径

内容创新

内容创新是曲艺类非遗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内容创新,可以使传统的曲艺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更好地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内容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题材的更新:将现代生活和时代精神融入曲艺创作中,使曲艺艺术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表现形式的创新:尝试新的表演形式和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增强曲艺表演的视觉效果和互动性。

跨界合作: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跨界合作,如与现代音乐、舞蹈、戏剧等的融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市场营销创新

市场营销创新是曲艺类非遗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创新的市场营销策略,可以提高曲艺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其市场受众。市场营销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提高曲艺艺术的市场认知度。

营销渠道的拓展: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营销,扩大曲艺艺术的传播范围。

用户体验的提升:注重用户体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增强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曲艺类非遗产业化经典案例分析

凤阳花鼓舞的产业化发展

凤阳花鼓舞的文化价值

凤阳花鼓舞是安徽省凤阳县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之一。凤阳花鼓舞源于明代,是凤阳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文化艺术。凤阳花鼓舞以其富有民族特色的表演形式,展现了凤阳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凤阳花鼓舞的产业化路径

凤阳花鼓舞的产业化发展主要通过以下路径实现:

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了传承这项非遗,凤阳小岗村的花鼓团队到盐城、内蒙古、广州、宁波等18个省市去表演,给当地村民提供免费培训并赠送花鼓,鼓励他们学会后进行表演。这种做法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扩大了凤阳花鼓舞的影响力。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凤阳花鼓舞被融入到当地的旅游发展中,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文化元素。通过旅游的带动,凤阳花鼓舞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其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数字化传播:凤阳花鼓舞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传播,扩大其受众范围。通过数字技术,凤阳花鼓舞可以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公众,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凤阳花鼓舞产业化经验总结

传承与创新并重: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多方合作:政府、企业、社区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推动凤阳花鼓舞的产业化发展。

市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凤阳花鼓舞的市场竞争力。

绍兴莲花落的产业化发展

绍兴莲花落的文化价值

绍兴莲花落是浙江省绍兴市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绍兴莲花落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绍兴莲花落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绍兴莲花落的产业化路径

政策支持:绍兴市出台多项政策支持非遗保护,将绍兴莲花落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绍兴市人民政府在《绍兴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越剧、绍剧、莲花落等传统戏曲守正传承和创新发展"[15],为绍兴莲花落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人才培养:重视活态传承和人才培养,为绍兴莲花落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绍兴市通过引进社会力量并出台优惠政策,办好"莲花书场"等传承基地,培养更多的传承人和爱好者。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将绍兴莲花落融入到当地的旅游发展中,通过旅游的带动,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绍兴市通过"非遗进景区"等活动,将绍兴莲花落带入旅游景点,扩大其受众范围。

绍兴莲花落产业化经验总结

政策引领: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为绍兴莲花落的产业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人才培养:重视人才培养,为绍兴莲花落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将绍兴莲花落融入到旅游发展中,通过旅游的带动,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苏州网师园传统曲艺表演

网师园传统曲艺表演的文化价值

苏州网师园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古典园林,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网师园通过数字化展示手段,结合江南丝竹演奏、昆曲、评弹等传统曲艺表演,不断探索园林夜游发展新模式,将古典美学融入现代生活,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57]

网师园传统曲艺表演的产业化路径

网师园传统曲艺表演的产业化发展主要通过以下路径实现:

数字化展示:利用数字化展示手段,对传统曲艺进行展示和传播,增强其视觉效果和互动性。

文化体验的打造:设计以传统曲艺为主题的体验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曲艺活动,感受曲艺艺术的魅力。

品牌化的打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网师园传统曲艺表演产业化经验总结

网师园传统曲艺表演的产业化发展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传统曲艺的展示效果和互动性。

体验式的旅游产品:设计体验式的旅游产品,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品牌化的营销策略:通过品牌化的营销策略,提高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竞争力。

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技术驱动的数字化转型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曲艺类非遗的数字化转型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对曲艺艺术进行记录、保存和传播,使其能够长期保存并方便传播。同时,数字技术还可以用于对曲艺艺术的分析和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曲艺艺术的内涵和价值。

跨界融合的创新发展

跨界融合是曲艺类非遗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与现代艺术、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可以使曲艺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跨界融合不仅可以丰富曲艺艺术的表现形式,还可以拓展其应用领域,提高其社会影响力。

政策支持与市场导向相结合

政策支持与市场导向相结合是曲艺类非遗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策略。一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曲艺类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应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提高曲艺艺术的市场竞争力。只有将政策支持与市场导向相结合,才能实现曲艺类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闻奕)

推荐阅读

怎样发挥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怎样发挥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025-04-28 10:02 非遗
敦煌美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敦煌美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枢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敦煌美学密切相关。

2025-04-28 09:53 非遗;敦煌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艺术的瑰宝,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25-04-28 09:51 非遗;敦煌壁画
热点/传承非遗:宝马7系“非遗车”

热点/传承非遗:宝马7系“非遗车”

传承非遗 打造传世经典 宝马7系“非遗车”捐赠清华美院专访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主任 张雷从2007年开始宝马发起了“ BMW 中国文化之旅”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保护

2025-04-24 10:59 非遗;汽车
热点/非遗赋能汽车企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

热点/非遗赋能汽车企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

汽车企业参与非遗保护的背景与意义汽车企业社会责任的新维度随着企业社会责任(CSR)理念的深化,汽车企业不再局限于关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而是开始将文化保护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

2025-04-24 10:57 非遗;汽车
2025年4月份非遗热点及学术分析

2025年4月份非遗热点及学术分析

4月非遗热点活动概览清明节传统民俗文化体验热潮2025年清明假期期间,传统文化节俗体验活动受到公众热捧。

2025-04-24 10:55 非遗;热点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传承朴初精神,创意文化表达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学习弘扬赵朴初文化精神与艺术成就,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

2025-04-15 16:17 赵朴初;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十大热点话题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十大热点话题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2025-04-15 15:00 非遗
您所不知道的那些“非遗冷知识”

您所不知道的那些“非遗冷知识”

本文向您介绍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鲜为人知的“冷知识”,揭示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独特之处。

2025-04-15 11:01 非遗
权威发布:非遗消费年度报告

权威发布:非遗消费年度报告

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消费趋势报告一、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1.市场规模突破千亿2025年,我国非遗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00亿元,较2020年增长50%以上

2025-04-14 10:49 非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