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非遗频道

非遗
当前位置:经典案例 > 正文

“传统戏剧”类非遗产业化发展路径及经典案例

“传统戏剧”类非遗产业化发展路径及经典案例

传统戏剧类非遗概述

定义与范围

传统戏剧是指我国各族人民创造的传统戏曲艺术,包括戏曲、皮影戏、木偶戏等多种形式。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传统戏剧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武术等元素,舞台表演讲究唱、念(念白)、做(身段、表情)、打(武打、舞蹈),具有很强的程式性与技术性。其"角色行当"主要分为"生、旦、净、末、丑"几种类型。

传统戏剧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记忆,它通过世代相传,传递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的脉络。无论是京剧、昆曲、越剧,还是黄梅戏、川剧等地方剧种,它们都曾是中国各个地区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变化。传统戏剧的剧本中,不仅有古代帝王将相的风云变幻,还有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

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

保护与发扬传统戏剧的过程,也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过程。通过传统戏剧的保护与推广,不仅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还能激发民族的文化自豪感。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世界中,中华文化正面临着许多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传统戏剧作为承载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它的弘扬有助于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认同感,形成全社会对民族文化价值的共识。

传统戏剧的艺术表现形式独具特色,包括其唱腔、舞蹈、音乐、服饰和化妆等方面。其精湛的表演技巧与视觉效果在世界戏剧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京剧的程式化表演、昆曲的细腻唱腔、川剧的变脸技巧,都具有高度的艺术魅力。每一种表演形式都形成了与其他艺术形式截然不同的表现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取向。

传统戏剧类非遗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传承与创新的矛盾

传统戏剧的传承与创新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许多传统戏剧形式的传承和发展,受到资金、场地、人才等多方面的制约。当在文化政策上提供更多的支持,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政策优惠、税收减免等方式,帮助传统戏剧剧团和相关文化组织提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对传统戏剧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传统戏剧在传播过程中遭遇遗失或误读。

市场需求与观众培养

传统戏剧在当今社会面临着观众群体老龄化、年轻观众流失的问题。一方面,传统戏剧的表演形式和内容与现代年轻人的审美和价值观念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现代娱乐方式的多元化也分流了传统戏剧的观众资源。因此,如何吸引和培养年轻观众,扩大传统戏剧的受众群体,是传统戏剧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资金投入不足

许多传统戏剧项目因缺少政府资金支持而难以开展,导致资源开发停滞不前。私人投资者往往对传统戏剧文化资源开发持谨慎态度,导致资金投入不足,项目难以推进。

现代文化冲击

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世界中,传统戏剧面临着来自现代流行文化的强烈冲击。如何在保持传统戏剧文化特色的同时,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消费习惯,是传统戏剧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又一挑战。

传统戏剧类非遗产业化发展路径

政府支持与政策引导

除了政府的支持,社会各界力量的积极参与也是推动传统戏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包括文化企业、民间艺术团体、社区组织等,在传统戏剧的保护、传承和推广过程中,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例如,文化企业可以通过制作和推广传统戏剧的衍生产品,提升其文化影响力;民间艺术团体可以组织本地传统戏剧演出,加强地方文化的传播。

数字化与科技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手段成为了传统戏剧保护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传统戏剧进行数字化记录、存档和传播,能够有效地保存其艺术价值,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数字化的技术手段不仅仅限于录像和音频记录,还包括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重构传统戏剧的观看体验,使其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需求。

产业链整合与多元化经营

传统表演艺术的商业化转型,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和市场策略,提高传统表演艺术的商业价值,使其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具体而言,包括扩大观众群体,提升票房收入,增强品牌影响力,以及促进传统表演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项目还致力于提升传统表演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水平。通过与现代科技和创意设计相结合,开发新的表演形式和内容,使传统艺术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文化旅游融合

传统戏剧作为文化符号,能够吸引游客体验地方文化,如京剧之于北京旅游。增强旅游吸引力,戏剧文化资源的开发有助于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如黄梅戏对安徽文化旅游的推动作用。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通过戏剧表演、工作坊等形式,让游客深入了解传统艺术,如昆曲在苏州的推广。丰富旅游体验内容,戏剧节、戏剧主题公园等开发项目可带动相关产业链,如横店影视城的经济效益。

教育推广与人才培养

"传统戏剧进校园"是推广传统戏剧的重要途径。以汉剧为例,汉剧是安康传统地方剧种,是陕西第二大剧种和京剧声腔之源,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汉剧遗产丰富,声腔源远,广泛流布于以安康为中心的汉水流域,远及川、鄂、豫、晋等地,是汉水流域老百姓表现理想、抒发情感的载体。在四百多年的流传发展中,安康十县区曾经是秦岭南北和巴山汉水一带四十余个地方戏曲剧种的发源地和传播地,是汉水流域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进校园"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传统戏剧,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跨界合作与创新表达

一方面,可以通过跨界合作、文化植入等方式,提升戏曲的吸引力,拓展市场空间。如2019年,北京国家大剧院与迪士尼合作推出的《花木兰》京剧版,将经典故事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另一方面,加强产业链条建设,推动戏曲与旅游、影视、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和传承,推动戏曲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为戏曲商业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传统戏剧类非遗产业化经典案例

无锡戏码头:戏曲、餐饮、艺术相结合的新模式

在美丽的江南城市无锡,有一位名为陈玟纬的艺术家,怀着对艺术的深深厚爱与对商业的深刻思考,在著名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的指导下,创立了荟萃戏曲、餐饮、艺术相结合的新模式——无锡戏码头,这种模式开创了中国戏曲商业化的最佳路径,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最佳案例。无锡戏码头将传统戏曲与现代餐饮、艺术展示相结合,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文化消费场景,使传统戏曲以更加亲民和时尚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实现了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双赢。

《人世间》话剧:主旋律戏剧市场化的成功案例

改编自著名作家梁晓声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人世间》的同名话剧,已走过近40座城市完成近90场演出,是主旋律戏剧市场化与创新发展的成功例证。3小时5幕的话剧《人世间》,展现了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周家人生活的变迁。除了对"家风"的表达,还重点呈现了周家三个孩子的爱情,让观众能带入共情。"一个好的故事成立,一定因为人物活了"。这部话剧的成功,不仅在于其高质量的制作和表演,还在于其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运用,为传统戏剧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

国家京剧院:文旅融合产业化基地建设

国家京剧院文旅融合产业化基地(域见未来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在大厂回族自治县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大厂回族自治县与国家京剧院及北京弘毅盛开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健康文化旅游产业综合项目,承接以国家京剧院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疏解,围绕戏剧文化核心主题打造中国戏剧文化产业创新传承示范区。项目位于大厂县城南部,计划总投资300亿元,其中核心区计划投资145亿元。

该项目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建设、统一运营,主要建设戏剧国际交流中心、戏剧博物馆、大师工坊、新媒体中心、戏剧双创中心、编剧艺术中心、青年戏剧孵化中心和戏剧产学研示范基地等,规划打造"文化+旅游+康养"为核心的戏剧全产业链文旅目的地。当前,重点推进戏剧文化生活体验中心项目、文旅度假景区项目以及安置社区项目实施建设。戏剧文化生活体验中心项目计划20227月建设完成并试营业。

"中国京剧"IP: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的结合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国粹京剧艺术的文化价值,实现文化符号与创意IP的紧密结合,国家京剧院与北京杰外动漫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中国京剧"IP"中国京剧"IP也于近日在北京正式召开2023"中国京剧"IP品牌发布会,官宣IP商业授权全面开启。

这一案例展示了传统戏剧如何通过IP开发和授权,与现代创意产业相结合,拓展其商业价值。通过将传统京剧元素转化为可识别、可复制、可传播的IP形象和内容,"中国京剧"IP成功地将传统文化符号融入现代商业环境,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商业开发的双赢。

富连成社:京剧演出市场的新纪元

从京剧演出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富连成社早已成为极为成功的经营模式的典范。在演出形式、经营策略及审美取向等方面,富连成都对京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无疑,这不仅是富连成120年来的辉煌,更是京剧未来的璀璨起点。富连成社的成功在于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策略,为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横滨能楽堂:日本能剧商业化的新尝试

由日本三菱地所公司运营的能剧·狂言的介绍设施"OTABISHO 横滨能楽堂"将于20244月在横滨LANDMARK PLAZA 5楼开业。这也是日本首个设在商业设施内的能剧·狂言设施,该设施是功能与"狂言",就算是对能剧·狂言一无所知的人也可以轻松接触这门日本古典艺术的魅力。馆内以"观看、了解、体验、学习"为切入点,对能剧·狂言作全面的展示介绍,除了能剧·狂言的表演照片、舞台装束、道具等之外,还可以购买到只有在这里才能买到的能剧·狂言周边商品。此外,还会定期举办体验讲座。

这一案例表明,传统戏剧可以通过与现代商业空间的结合,以更加开放和互动的方式吸引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和商业价值的提升。

传统戏剧类非遗产业化的发展策略

品牌定位与形象塑造

剧院品牌定位应与剧院自身的历叱、文化底蕴、艺术特色等因素相一致,形成鲜明的文化特色和艺术个性。剧院品牌定位应体现剧院的使命和愿景,传达剧院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艺术的追求,传达剧院维持和提升剧院的品牌声誉。剧院品牌维护与提升应关注剧院的创新収展,通过推出新的演出项目、新的服务形式、新的营销方式等,不断保持剧院的品牌活力和竞争力。

目标市场与受众分析

剧院需要对目标观众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他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等特征,以便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同时,根据观众的年龄、兴趣、消费能力等因素,将市场细分为多个群体,包括年轻观众、家庭观众、老年观众等,并选择年轻观众和家庭观众作为主要目标群体,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营销渠道与传播策略

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扩大品牌知名度。剧院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和新媒体(如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同时,与各大购票平台合作,提供便捷的购票服务,增加线上销售渠道。定期举办观众见面会、剧院开放日等活动,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内容创新与活动策划

引入多种艺术形式,如音乐会、舞蹈、话剧等,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设计观众互动环节,如演后讨论、观众投票等,提升观众的参与度。结合节日或特殊纪念日,策划主题演出和相关活动,吸引观众前来观看[81]。同时,通过跨界合作、文化植入等方式,提升戏曲的吸引力,拓展市场空间。如2019年,北京国家大剧院与迪士尼合作推出的《花木兰》京剧版,将经典故事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

数据分析与反馈机制

通过问卷调查、社交媒体评论等方式收集观众的反馈,了解观众的需求和期望。定期分析票房数据、观众反馈和市场趋势,评估营销策略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方案。同时,加强对传统戏剧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传统戏剧在传播过程中遭遇遗失或误读。

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各项活动的成本进行合理控制,确保营销策略的经济性。一方面,可以通过跨界合作、文化植入等方式,提升戏曲的吸引力,拓展市场空间。如2019年,北京国家大剧院与迪士尼合作推出的《花木兰》京剧版,将经典故事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另一方面,加强产业链条建设,推动戏曲与旅游、影视、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

剧院品牌国际化収展是剧院品牌収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剧院品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剧院品牌国际化収展应以剧院自身的实力为基础,选择合适的国际市场,制定切实可行的国际化収展战略。剧院品牌国际化収展应注重文化交流和合作,通过与国外剧院、艺术团体、文化机构等迚行合作交流,提升剧院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责任编辑:闻奕)

推荐阅读

怎样发挥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怎样发挥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025-04-28 10:02 非遗
敦煌美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敦煌美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枢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敦煌美学密切相关。

2025-04-28 09:53 非遗;敦煌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艺术的瑰宝,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25-04-28 09:51 非遗;敦煌壁画
热点/传承非遗:宝马7系“非遗车”

热点/传承非遗:宝马7系“非遗车”

传承非遗 打造传世经典 宝马7系“非遗车”捐赠清华美院专访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主任 张雷从2007年开始宝马发起了“ BMW 中国文化之旅”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保护

2025-04-24 10:59 非遗;汽车
热点/非遗赋能汽车企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

热点/非遗赋能汽车企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

汽车企业参与非遗保护的背景与意义汽车企业社会责任的新维度随着企业社会责任(CSR)理念的深化,汽车企业不再局限于关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而是开始将文化保护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

2025-04-24 10:57 非遗;汽车
2025年4月份非遗热点及学术分析

2025年4月份非遗热点及学术分析

4月非遗热点活动概览清明节传统民俗文化体验热潮2025年清明假期期间,传统文化节俗体验活动受到公众热捧。

2025-04-24 10:55 非遗;热点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传承朴初精神,创意文化表达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学习弘扬赵朴初文化精神与艺术成就,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

2025-04-15 16:17 赵朴初;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十大热点话题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十大热点话题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2025-04-15 15:00 非遗
您所不知道的那些“非遗冷知识”

您所不知道的那些“非遗冷知识”

本文向您介绍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鲜为人知的“冷知识”,揭示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独特之处。

2025-04-15 11:01 非遗
权威发布:非遗消费年度报告

权威发布:非遗消费年度报告

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消费趋势报告一、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1.市场规模突破千亿2025年,我国非遗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00亿元,较2020年增长50%以上

2025-04-14 10:49 非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