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非遗频道

非遗
当前位置:经典案例 > 正文

“非遗数字化”发展方案及经典案例分析


“非遗数字化”发展方案及经典案例分析

非遗数字化的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探索实践,非遗发展逐渐转向创新融合,新信息技术的高速更迭推动非遗的保护和发展逐步进入数字化时代。非遗作为一类无形且活态的文化资源,天然依赖于有形化、视音频化实现保存记录。总体而言,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可改善人类记忆。

数字时代,科技改变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数字科技遇上非遗技艺,使得非遗技艺不仅保存了下来,更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了起来。数字技术为非遗创新发展赋能,推动非遗从概念到实践的全面转型。

非遗数字化的行业标准

为了规范和指导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系列行业标准,该系列标准包括11个部分。这些标准确立了非遗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的工作内容和总体要求,规定了组织与人员、采集方案编制、采集实施和著录的要求。

这些标准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在非遗保护领域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为非遗数字化保护提供了规范化的指导。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某一非遗项目开展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工作时,应组建采集方案编制组、采集实施组和著录组,分别负责编制采集方案和采集计划、实施采集工作以及进行著录。

非遗数字化发展方案

总体框架

识别与记录:全面识别和记录非遗项目,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

评估与优先排序:评估非遗项目的文化价值和保存状态,确定优先保护次序

技术选择与应用:根据非遗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

数据采集与处理:按照行业标准进行规范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保存与管理:建立长期保存机制和管理系统

展示与传播:通过多种渠道展示和传播非遗数字化成果

评估与改进:定期评估项目效果并持续改进

核心内容

1. 识别与记录

首先需要对非遗项目进行全面识别和记录。这包括:

建立非遗项目清单,明确项目名称、类别、传承谱系等基本信息

记录非遗项目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传承过程等

收集与非遗项目相关的实物、文献、影像等资料

在识别过程中,应注重非遗项目的活态性特征,记录传承人的技艺特点、传承谱系、授徒传艺等内容。

2. 评估与优先排序

对非遗项目进行评估和优先排序,是确保资源合理分配的重要环节:

评估非遗项目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等

评估非遗项目的濒危程度和保存状态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优先保护的非遗项目

在评估过程中,可以参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标准中的相关要求,特别是对于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门类非遗项目,需要关注对非遗项目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传承谱系,以及不同流派分支的传承等特点。

3. 技术选择与应用

根据非遗项目的特点和保护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

大数据技术:用于非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用于非遗知识的结构化和智能化关联

知识图谱技术:构建非遗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可视化和关联展示

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增强非遗展示效果

区块链技术:确保数字资产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

元宇宙技术:构建虚拟空间,实现非遗的数字化呈现和互动

4. 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是非遗数字化的核心环节,应遵循以下原则:

规范性: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标准进行

完整性:全面采集非遗项目的各方面信息

准确性: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高质量:采用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采集设备和技术

在采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传承人的技艺特点、代表性作品等关键信息的采集。

5. 保存与管理

建立完善的保存和管理系统,确保非遗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有效管理:

数字档案库:建立完整的数字档案库,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数字资源

元数据管理:为数字资源建立规范的元数据,提高资源的可检索性和可用性

备份与迁移: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及时进行数据格式迁移,确保数据的长期可读性

访问控制:建立分级访问控制机制,保护非遗数字资源的安全

6. 展示与传播

通过多种渠道展示和传播非遗数字化成果,扩大影响力:

线上平台:建立专门的非遗数字化展示平台,提供在线浏览和互动体验

移动应用:开发移动应用程序,方便用户随时随地了解非遗

虚拟展览:利用VR/AR技术,创建虚拟展览空间

社交媒体: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传播非遗知识

线下展示:结合实体展览、文化活动等形式,展示非遗数字化成果

7. 评估与改进

定期评估项目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

效果评估:评估非遗数字化工作的保护效果、传播效果等

用户反馈:收集用户反馈,了解用户需求和体验

技术更新: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技术手段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和用户反馈,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方法

非遗数字化经典案例分析

河南非遗一张图

案例概述

"河南非遗一张图"是国内首次利用知识图谱技术进行非遗数字化创新,并进行非遗数据标准化采集的项目。该项目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与百度集团合作,于2023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3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

实施方法

"河南非遗一张图"通过与百度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大数据等先进数字技术相结合,综合运用百度地图、百度百科、百度小程序等组合产品,打通PC端、小程序、微信H5等多方平台,搭建起河南非遗资源的"数字资产库""传承弘扬的集中展示区"。该项目共由六大板块组成,分别是非遗概览、非遗大事件、非遗图谱、人物名片、非遗地图、我要上图,其中最大亮点是非遗图谱、非遗名片和非遗地图三个部分。

成果与意义

"河南非遗一张图"项目成功解决了非遗数据资源综合开发程度低、非遗传承人代际传承关系不清晰、非遗传播渠道不顺畅等问题。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河南全省1030个省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含125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数据标准化采集,建立了全面的非遗数据库。

该项目的意义在于:

创新性:首次在国内利用知识图谱技术进行非遗数字化创新,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全面性:涵盖了河南省全部省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形成了完整的非遗数据库

互动性:通过多种平台和技术手段,实现了人人可体验、全网共参与的非遗数字资源知识图谱

示范性:作为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为其他地区的非遗数字化工作提供了参考

广州非遗街区元宇宙

案例概述

广州非遗街区元宇宙是全国首条线上线下融合交互的非遗街区,打破了地域与空间的限制,让虚拟世界回归现实生活,探索元宇宙在非遗行业中的应用场景,让非遗更加生动有趣[28]。该项目结合5G云计算、全3D精细化沙盘、AR/VR等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沉浸式体验。

实施方法

3D数字建模:对非遗项目进行3D数字建模,创建虚拟展示空间

AR/VR技术:利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

3D精细化沙盘:构建高精度的虚拟场景,增强视觉效果

5G云计算:利用5G网络和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处理

线上线下融合:将线上虚拟体验与线下实体展示相结合,形成完整的体验闭环

成果与意义

创新展示方式:通过元宇宙技术,创造了全新的非遗展示方式,增强了非遗的吸引力

打破时空限制:突破了传统非遗展示的地域和时间限制,实现了全天候、全方位的非遗体验

增强互动性:通过互动式设计,增强了用户参与度,提高了非遗传播效果

促进文旅融合:将非遗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该项目的意义在于:

技术前沿性:应用了元宇宙、AR/VR等前沿技术,代表了非遗数字化的最新发展方向

体验沉浸性:为用户提供了沉浸式的非遗体验,增强了非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模式创新性:探索了线上线下融合的非遗展示新模式,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产业带动性:通过文旅融合,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了非遗的活化利用

其他典型案例

花市做成元宇宙!广州非遗街区连接古今与未来

该项目在元宇宙街区呈现广府特色非遗集市,包含广彩、广绣、榄雕、箫笛、通草画、象牙微雕、岭南古琴、西关打铜等八大项目,每个项目选取代表性精品进行3D数字建模。通过数字技术,将传统非遗项目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增强了非遗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非遗广州红邂逅元宇宙"网络宣传活动

该项目通过线上"非遗广州红"元宇宙虚拟营地,打破了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让用户在虚拟露营场景中全天候体验由粤剧、广东音乐、粤语讲古等八个广州非遗项目组成的丰富内容。这种创新的网络宣传活动,为非遗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方式。

非遗数字化发展趋势

技术融合趋势

AI与非遗保护的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在非遗识别、分类、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非遗保护的效率和精准度

VR/AR技术的普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非遗展示提供了新的可能,增强了用户的沉浸式体验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在非遗数字资产确权、交易等方面的应用,保障了非遗数字资源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元宇宙技术的探索:元宇宙技术为非遗提供了全新的展示和互动平台,拓展了非遗保护的边界

传播方式创新

社交媒体传播: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实现非遗的广泛传播

互动式体验:通过游戏化设计、互动展览等形式,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沉浸式展示:利用VR/AR等技术,创造沉浸式展示环境,提高非遗的吸引力

跨界合作:与时尚、设计、影视等领域合作,扩大非遗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产业发展趋势

数字文创产业:非遗数字化为数字文创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进了数字文创产品的发展

文化旅游融合:非遗数字化为文化旅游提供了新的内容和形式,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升级

教育市场拓展:非遗数字化为教育市场提供了新的教学资源和方式,促进了非遗知识的普及和传承

国际传播拓展:非遗数字化为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方式,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责任编辑:闻奕)

推荐阅读

怎样发挥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怎样发挥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025-04-28 10:02 非遗
敦煌美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敦煌美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枢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敦煌美学密切相关。

2025-04-28 09:53 非遗;敦煌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艺术的瑰宝,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25-04-28 09:51 非遗;敦煌壁画
热点/传承非遗:宝马7系“非遗车”

热点/传承非遗:宝马7系“非遗车”

传承非遗 打造传世经典 宝马7系“非遗车”捐赠清华美院专访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主任 张雷从2007年开始宝马发起了“ BMW 中国文化之旅”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保护

2025-04-24 10:59 非遗;汽车
热点/非遗赋能汽车企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

热点/非遗赋能汽车企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

汽车企业参与非遗保护的背景与意义汽车企业社会责任的新维度随着企业社会责任(CSR)理念的深化,汽车企业不再局限于关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而是开始将文化保护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

2025-04-24 10:57 非遗;汽车
2025年4月份非遗热点及学术分析

2025年4月份非遗热点及学术分析

4月非遗热点活动概览清明节传统民俗文化体验热潮2025年清明假期期间,传统文化节俗体验活动受到公众热捧。

2025-04-24 10:55 非遗;热点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传承朴初精神,创意文化表达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学习弘扬赵朴初文化精神与艺术成就,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

2025-04-15 16:17 赵朴初;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十大热点话题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十大热点话题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2025-04-15 15:00 非遗
您所不知道的那些“非遗冷知识”

您所不知道的那些“非遗冷知识”

本文向您介绍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鲜为人知的“冷知识”,揭示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独特之处。

2025-04-15 11:01 非遗
权威发布:非遗消费年度报告

权威发布:非遗消费年度报告

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消费趋势报告一、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1.市场规模突破千亿2025年,我国非遗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00亿元,较2020年增长50%以上

2025-04-14 10:49 非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