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学院
《民间文化柳编工艺进校园发展研究》
课题负责人:王珍珍
课题内容简介:
一、研究内容
以传统手工艺的柳编文化为例展开研究。从文化起源、发展、范畴入手,对手工艺柳编文化基因的艺术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数字化、叙事化创新设计思路、内涵延伸与跨时代转译方法建构,确立创新设计思路方法与原则。探究数字化智能时代传统手工艺的创新设计原则和创新发展路径。
二、研究计划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内容对传统手工艺的艺术内涵和延伸入手,对柳编文化的具体范畴、艺术内涵、文化生态形式进行相关研究。在手工艺柳编文化“传承”相关调研基础上,对手工艺柳编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与需求下,对文化资源的发掘与保护研究中,实现校园传播新途径、新方式的探究,并加入新时代数字化背景下的“活化”发展策略研究。
本课题拟在2年内完成,各阶段主要任务如下:
第一阶段【理论研究阶段】2023年11月-2023年12月
理论研究是项目实施的基石。一是要充分对“传统手工艺柳编”的历史脉络把握清晰,深度了解其地域性、文化性、工艺性等特点,从而发掘其文化和精神内涵;二是为调研和后期实践阶段打下坚实基础、做好理论储备,才能更精准的提取文化IP,为“传统手工艺的创新性发展”提供准确思路,在历史活化性和数字化智能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供新方法新策略。运用在前期准备阶段收集到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开展研究工作。根据研究进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对研究框架进行微调,理论研究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考察调研阶段】2024年1月-2024年6月
对“传统手工艺柳编”进行充分调研,以阜南柳编为例展开实地研究。走访行业专家、工艺大师、代表性传承人等,收集整理柳编工艺发展的历史资料,并对其艺术展现过程中所涉及的材料、工具、图案、工艺、形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记录(艺术作品摄影、传统艺术技艺摄像),并分门别类的对记录信息进行细化整理,为后期实践形成可靠的数据基础保障。
第三阶段【IP提取和活化保护研究阶段】2024年7月-2024年12月
这个阶段是本课题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研究目标,通过传媒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将“传统手工艺柳编”信息转换为可观、可听、可触的数据,增强信息传播与传统技艺的历史活化性展示。首先,基于“文化赋能”、“数字化赋能”和“文化IP”理论,进行柳编工艺的创新产业化研究。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总结,选取其中较为成熟的内容在国内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其次,针对柳编工艺的多层次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成果可适当的应用于相应专业课程教学实践。
第四阶段【总结整合阶段】2025年1月-2025年10月
这个阶段一是要将前期工作加以梳理整合,二是要构建以“传统手工艺柳编”的保护性资料库体系,三是理论结合实践构建“传统手工艺柳编”的现代化产业研发和现代化教育传承体系。在这个阶段应充分听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工艺大师、代表性传承人的建议和意见,对研究成果加以改进和完善,最终使基于传统文化“双创”背景下“传统手工艺柳编”的数字化传承研究,在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研究路线
以数字化智能时代的背景对传统手工艺柳编展开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步骤,先是对传统手工艺进行调研、要素梳理、再是创新路径方法,最后是具体应用实践。具体研究路线见下图:
四、拟解决关键问题
1、构建“传统手工艺柳编”文化基因数字化应用方法;
2、构建“互联网+”柳编文化消费新标准;
3、构建“传统手工艺柳编”文化基因保护新方式;
4、构建柳编手工艺人才培养体系;
5、柳编手工艺形象塑造与设计传播研究。
五、创新点
1、可视化技术
利用传媒艺术、数字媒体艺术、CAVE系统、美感视觉系统和AR、MR等现实增强新兴技术手段,对传统手工艺柳编技术的异地实景信息传播提供可能,为实现创新性转化提供方法。
2、理念创新
以活化传统手工艺柳编文化内容,融入当下大众生活,以人工智能技术为辅助工具,降低技术门槛,为更多人士提供定制帮助。以创新技术的理念活化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新设计的发展路径。
3、跨学科方法
研究以传统手工艺柳编展开,就其本质是研究文化的内涵。因此,本研究中除了运用设计学和艺术学的方法,还运用了跨学科的方法,结合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计算机科学和新闻传播学等学科方法完成课题研究。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完成研究报告2万字左右。
2、完成柳编系列产品设计10组左右,并参加设计类比赛。
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枢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敦煌美学密切相关。
传承非遗 打造传世经典 宝马7系“非遗车”捐赠清华美院专访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主任 张雷从2007年开始宝马发起了“ BMW 中国文化之旅”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保护
汽车企业参与非遗保护的背景与意义汽车企业社会责任的新维度随着企业社会责任(CSR)理念的深化,汽车企业不再局限于关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而是开始将文化保护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传承朴初精神,创意文化表达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学习弘扬赵朴初文化精神与艺术成就,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
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消费趋势报告一、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1.市场规模突破千亿2025年,我国非遗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00亿元,较2020年增长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