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学院
《“中国剪纸”非遗艺术中的幼儿启蒙教育模式研究》
课题负责人:赵梓乔
课题内容简介:
一、选题依据
1.核心概念界定
(1)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手工艺术,通过剪纸,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图案、花鸟、动物等形象,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幼儿启蒙教育模式:旨在引导幼儿逐渐熟悉环境、认识周围事物,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
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2.1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剪纸非遗艺术在国内早已有相关研究,尤其是针对幼儿教育方面的研究也屡见不鲜。其中,张玉娟、宋丽燕等人探讨了中国剪纸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应用及其教育效果,认为通过剪纸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并且可以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此外,贺佳琳等人结合幼儿剪纸活动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整套“以儿童为本”的幼儿启蒙剪纸教育模式,旨在使幼儿在剪纸活动中获得快乐、体验、认知、反思和创造。
2.2国外研究现状
相比国内,国外关于中国剪纸非遗艺术在幼儿启蒙教育方面的研究较为有限。然而,一些学者也曾就此进行过探讨,认为中国剪纸非遗艺术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艺术启蒙,同样也有助于语言、认知、社交等方面的发展。例如,Milijana Pavicevic、Jovan Pavicevic等人从形式和颜色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剪纸艺术的视觉语言特征,认为这些特征满足了幼儿对于颜色和形状的感知需求,在视觉和美术等方面对幼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学术价值
(1)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中国剪纸是一种融合了空间智能、言语智能、身体动觉智能和人际智能的多元智能活动。在剪纸的过程中,幼儿需要通过感官、手动操作、思维等多种方式参与其中,从而促进各方面的智能发展。
(2)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和文化意识: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通过剪纸活动,幼儿可以接触到传统非遗文化,并通过绘画、剪纸和手工制作等方式体验非遗文化带来的美感,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和文化意识。
(3)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剪纸活动需要幼儿进行思维活动和手工操作,通过不断地创造、改进和合作,可以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4)拓展幼儿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中国剪纸具有独特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内涵,可以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让外国幼儿通过剪纸这种形式了解中国文化、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应用价值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剪纸过程中,幼儿与老师之间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幼儿可以感受到老师的支持和鼓励,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
(2)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剪纸可以促进幼儿手脑协调、视觉空间能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的发展,从而增强幼儿自身的身心健康、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
(3)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观:通过剪纸活动,幼儿可以感受到美的存在和价值,锻炼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促进幼儿的听、看、说、读、写能力。
(4)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中国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剪纸活动,可以让幼儿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幼儿国民文化素养,促进幼儿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5)拓宽幼儿的发展视野:剪纸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参与,通过剪纸活动,可以让幼儿在与其他国家幼儿进行交流时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经验。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
“中国剪纸”非遗艺术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研究对象主要是幼儿,在幼儿教育中,剪纸活动被广泛运用,逐渐成为一种优秀的幼儿启蒙教育方式。
研究的对象主要是3至6岁的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启蒙教育对其未来的学习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时期,剪纸艺术的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有益的环境,帮助幼儿提高创造力、学习能力和社交沟通能力。
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将幼儿的特点纳入考量,如其身体特征、行为特点等;同时还需将幼儿的认知发展、社交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纳入考虑,根据这些因素设计适当的剪纸活动,并收集相关数据和反馈。
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访谈和测量等方法,可以获取与幼儿在剪纸活动中的反应和表现相关的数据,并将其与幼儿教育的成效相对比,确信剪纸活动的有效性和价值。
因此,研究的对象是非常重要的,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手段研究幼儿的认知发展和身心健康,是进行剪纸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有效探究的基础。
2.研究目标
(1)探究“中国剪纸”艺术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应用模式,结合幼儿认知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特点,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方法,提出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方法。
(2)探讨“中国剪纸”非遗艺术对幼儿认知、创造力、审美和社交交往等方面的影响,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科学评估为幼儿启蒙教育带来的巨大效益。
(3)推广和落实“中国剪纸”非遗艺术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应用,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为促进教育质量和提高幼儿启蒙教育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4)构建“中国剪纸”非遗艺术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的教学体系,实现艺术教育、自然科学教育、社会交往教育等方面的有机融合,提高幼儿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3.研究内容
3.1中国剪纸非遗艺术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和模式
中国剪纸非遗艺术是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其应用于幼儿启蒙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多样的剪纸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
②通过剪纸活动,向幼儿介绍传统文化,启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培养幼儿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③通过剪纸活动,引导幼儿了解自然、人文等知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丰富幼儿的生活阅历。
④通过剪纸活动,提升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情感发展和社交交往。
3.2幼儿剪纸活动如何结合传统的剪纸技艺,让幼儿深入了解中国剪纸非遗艺术
在幼儿剪纸活动中,结合传统的剪纸技艺可以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剪纸非遗艺术。具体方法包括:
① 让幼儿了解剪纸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不同地域的剪纸技艺及其特点。
② 通过模仿剪纸艺人的技法和姿势,引导幼儿感受创作的乐趣和技艺的精妙。
③ 引导幼儿学习剪纸的常用工具和如何使用,授予剪纸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④鼓励幼儿进行自我创作,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融入到剪纸中,体现个性和特色。
3.3幼儿剪纸活动对于中国剪纸非遗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幼儿剪纸活动对于中国剪纸非遗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具体表现为:
①增强社会对中国剪纸非遗艺术的认知和关注程度,推进剪纸艺术的保护和传承。
② 培养新一代的剪纸爱好者和传承者,形成中国剪纸非遗艺术传承的新生力量。
③增加了中国剪纸非遗艺术的人群基础,丰富了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意义,提高了剪纸艺术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④促进了中国剪纸非遗艺术和其他文化形式的交流和融合,创新出更丰富多彩的剪纸艺术形式。
3.4中国剪纸非遗艺术对于幼儿认知、情感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效果
通过幼儿剪纸活动,中国剪纸非遗艺术对于幼儿的认知、情感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具体表现为:
①增强幼儿对于本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开拓幼儿的知识领域和视野。
②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和鉴赏能力,提升幼儿的艺术品位和表现能力。
③帮助幼儿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品格特质,提升幼儿的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
④增强幼儿的自信和自我认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3.5幼儿、家长、教师对于中国剪纸非遗艺术和幼儿剪纸活动的态度、认知和接受度
通过调查,本研究发现:
①幼儿对于剪纸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愿意参加和积极创作剪纸作品,对于中国剪纸非遗艺术产生了认同和喜爱。
②家长对于剪纸活动的态度积极,认为剪纸活动有助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对于中国剪纸非遗艺术也比较了解和认可。
③教师在幼儿剪纸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积极宣传和传授中国剪纸非遗艺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受到幼儿和家长的认可和尊重。
三、思路方法
1.研究思路
(1)中国剪纸非遗艺术概述
介绍中国剪纸非遗艺术的历史、传承、特点和价值,让读者了解中国剪纸非遗艺术对于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意义。
(2)幼儿启蒙教育的理论
综合运用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和艺术教育学等学科理论,概括幼儿启蒙教育的概念、特点和实施原则,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3)中国剪纸非遗艺术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应用
以文献综述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探究中国剪纸非遗艺术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并总结成功案例。
(4)幼儿启蒙教育中应用中国剪纸非遗艺术的成效评估
通过实验研究和调查问卷,评估将中国剪纸非遗艺术应用于幼儿启蒙教育中的效果,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法和建议。
(5)中国剪纸非遗艺术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的未来发展
对基于中国剪纸非遗艺术的幼儿启蒙教育模式进行展望,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
2.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搜集和分析,了解中国剪纸非遗艺术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应用,了解幼儿启蒙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入探究“中国剪纸”非遗艺术与幼儿启蒙教育的关系,为实践和实验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2)实践操作方法
通过在教育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探索,了解中国剪纸非遗艺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并对其进行逐步调整和优化。我们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采用不同的剪纸主题和剪纸难度,探究幼儿在学习和探索过程中的表现和反应,并因材施教,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改进研究方法。
(3)实验研究方法
我们将在实验环境中针对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采用对照组实验、随机对照实验等实验方法,对幼儿在剪纸课程中的学习效果进行量化分析,探究剪纸能否不仅促进幼儿手脑协调,更能在认知、情感、思维多方面实现启蒙教育的理念。
3.实施步骤
3.1准备阶段
在本阶段中,着手完成以下几项事宜:
(1)明确研究目的和方法:仔细研究前人的相关文献,明确本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以及所需的资料和设备。
(2)明确研究样本:确定研究的幼儿组别、人数和实施范围,旨在探究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中国幼儿的启蒙教育模式。
(3)准备教具和课件:准备教具和课件,从简单到复杂的剪纸技术教材,以便随时为幼儿提供合适的切入点和难度。
3.2实施方案阶段
在本阶段中,我们将基于准备阶段中的准备工作,具体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1)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年龄段和幼儿的学习能力设定阶段性的教学内容,如平面剪纸、几何剪纸、动物剪纸等等。
(2)控制实验组和对照组:随机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将接受“中国剪纸”非遗艺术中的幼儿启蒙教育,对照组与实验组教育形式一致,但不使用剪纸。
(3)培训教师: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技巧和剪纸技能。
3.3实施过程阶段
在本阶段中,我们将着手实施研究中的具体方案:
(1)实施教育方案:根据所设定的教育计划和教育内容,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教育,记录实验记录,尽可能完整记录幼儿反应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
(2)及时总结经验:网络课程的运营提高事实处理速度,随时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并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修改和改进。
(3)调整教育计划: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调整教育方案,改进教学方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4数据分析和总结阶段
在本阶段中,我们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1)数据处理:将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归纳,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明确实验对象的表现和教育模式。
(2)总结与分析:根据所得实验结果和分析结果,总结和分析所研究的中国剪纸非遗艺术中的幼儿启蒙教育模式,初步得出结论和提供改进建议。
四、主要参考文献
[1]季倩雯.非遗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传承与发展[J].求知导刊,2023(05):113-115.DOI:10.14161/j.cnki.qzdk.2023.05.007.
[2]谢佩珊. 幼儿园如何在传统节日活动中融入非遗文化——以端午节系列活动为例[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行知纵横”教育与教学研究论坛(第八期)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2:71-75.DOI:10.26914/c.cnkihy.2022.055004.
[3]张桃.非遗文化在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中的运用——以都江堰非遗文化为例[J].文教资料,2022(23):101-105.
[4]刘丽君.非遗文化与幼儿教育融合的路径[J].甘肃教育,2022(23):77-80.
[5]高玉才,梁露莹. “全民健身”背景下家庭亲子非遗游戏高质量发展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武术),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墙报交流摘要汇编.[出版者不详],2022:44-45.DOI:10.26914/c.cnkihy.2022.062617.
[6]杨雪莹. 浅探传统非遗剪纸与幼儿自主活动的融合应用[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创新教育实践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七).[出版者不详],2022:235-237.DOI:10.26914/c.cnkihy.2022.055572.
[7]田源,曹青蝶,陈诗,赵一仑.具身认知理论下幼儿园非遗项目活动设计——以“湖州羽毛扇”为例[J].教育观察,2022,11(27):70-73.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22.27.003.
[8]金尉. 传统非遗剪纸与幼儿园自主活动的融合[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教育教学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三).[出版者不详],2022:196-198.DOI:10.26914/c.cnkihy.2022.039188.
[9]梁成.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研究[D].南通大学,2021.DOI:10.27255/d.cnki.gntyc.2021.000055.
[10]龚雪. 河北民间剪纸园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DOI:10.27255/d.cnki.gntyc.2019.0035455.
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枢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敦煌美学密切相关。
传承非遗 打造传世经典 宝马7系“非遗车”捐赠清华美院专访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主任 张雷从2007年开始宝马发起了“ BMW 中国文化之旅”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保护
汽车企业参与非遗保护的背景与意义汽车企业社会责任的新维度随着企业社会责任(CSR)理念的深化,汽车企业不再局限于关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而是开始将文化保护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传承朴初精神,创意文化表达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学习弘扬赵朴初文化精神与艺术成就,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
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消费趋势报告一、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1.市场规模突破千亿2025年,我国非遗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00亿元,较2020年增长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