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非遗频道

非遗
当前位置:创业就业 > 正文

“非遗工坊”的设立条件和运营模式

非遗工坊的当代使命与实践: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
“非遗工坊”的设立条件和运营模式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全国各地设立了各类非遗工坊,这些工坊在传承传统技艺、促进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非遗工坊的定义与设立条件

非遗工坊是指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当地人群就地就近就业的各类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这些工坊通过传统技艺的保护与创新,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同时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更名为"非遗工坊",明确了非遗工坊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截至2023年,全国已建成9100多家非遗工坊,这些工坊已成为依托非遗资源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

设立非遗工坊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具有独立单位法人资质

依托区级以上(含区级)富有区域特色、具备一定群众基础和市场前景的传统手工艺开展生产

有至少1名长期、固定开展该项目传承活动的区级以上(含区级)非遗传承人入驻

具备能够开展生产的场地(原则上不少于50平方米),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专职管理人员

吸纳就业广泛,提供就近就业岗位原则上不少于10

有建设、运营非遗工坊的牵头企业、合作社或带头人,稳定运营1年以上,遵守劳动法等法律法规

非遗工坊的功能与作用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工坊是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系统性地开展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确保传统技艺不会失传。例如,非遗工坊积极打造集非遗展览、体验、研学于一体的复合空间,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非遗技艺。

在传承方面,非遗工坊通常邀请国家和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演出和非遗教学进校园等活动,为游客和中小学生提供川剧、曲艺、剪纸、竹编等传统技艺的学习机会。

促进就业增收

非遗工坊在促进就业和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合作社+作坊"的发展模式,将"家庭式小作坊"转变为"家门口小工厂",带动当地群众从事传统工艺生产。

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非遗工坊成为解决脱贫人口、监测帮扶对象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

助力乡村振兴

非遗工坊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支持培育有一定经营规模的非遗工坊,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全面融入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例如,依托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阴平石泉粉皮制作技艺建设的非遗工坊,开展技能培训300余场次。当地村民既能在家赡老看娃,也能赚钱养家,为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非遗工坊的运营模式

"非遗工坊+农户"模式:河北曲阳、湖南湘西等地采用这种模式,直接与农户合作,提供培训和支持,使他们能够生产非遗产品。例如,湘西七绣坊非遗工坊吸纳了367人就业,间接带动周边村3000余人从事苗绣相关产业。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广东一些工坊采用这种模式,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合作,确保产品的生产和分销。例如,广东一家工坊2021年带动就业人数达783人。

"非遗工坊+合作社+农户"模式:福建采善堂万应茶非遗工坊采用这种模式,带动2300人就业,人均月收入达到4500元。

独立经营模式:一些传承人或组织自主创办工坊,专注于特定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传统技艺生产模式

许多非遗工坊采用传统技艺生产模式,专注于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制作和销售。例如,"杨先生芡实糕"非遗工坊以传统芡实糕制作技艺为核心,通过寓喜烘焙店开展生产和销售活动。

"合作社+作坊"模式

"合作社+作坊"模式是一种有效的运营方式,通过组织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例如,依托国家级非遗项目聂家庄泥塑的非遗工坊,推行"合作社+作坊"发展模式,推动"家庭式小作坊"转变为"家门口小工厂"

"非遗+研学"模式

"非遗+研学"模式将非遗保护传承与研学旅行相结合,通过体验式学习增强非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四川巴中市推行的"非遗+研学"模式,常态邀请国家和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演出和非遗教学进校园等活动,为游客和中小学生提供川剧、曲艺、剪纸、竹编等传统技艺的学习机会。

"非遗+旅游"模式

"非遗+旅游"模式将非遗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通过旅游带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例如,"余杭蓝染"非遗工坊打造集蓝染展览、体验、研学于一体的复合空间,组织亲子活动、公司团建等,不仅带动当地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还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非遗工坊的典型案例

重庆巫溪龙凤工艺非遗工坊

龙凤工艺非遗工坊位于重庆巫溪,以木雕工艺为核心,特别是龙凤花烛的制作。该工坊不仅保留了传统技艺,还与地方文化结合,创造了许多独特的美食产品,如乌木餐具。工坊通过培训和就业机会支持当地社区,特别是妇女和老年人,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

20253月,龙凤工艺非遗工坊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名单,这是对巫溪传统工艺的认可,也是巫溪文旅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

新疆库车大馕非遗工坊

库车大馕是新疆特色美食,直径达60厘米,2009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库车市投资建设了占地2万余平方米的大馕非遗工坊,不仅保护了传统制作技艺,还通过旅游业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

库车大馕非遗工坊依托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库车大馕,在库车市伊西哈拉镇比加克村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现有库车大馕、比加克馕、窝窝等多种产品。

新疆墨玉县喀尔赛镇巴格其村乐器制作非遗工坊

巴格其村乐器制作非遗工坊由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买合木提·夏克于2012年创立,2014年作为生产性单位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该工坊以制作民族乐器和木雕手工艺产品为主,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村民海如丽尼萨·巴克尔在这里学会了制作技艺,能够制作10多种民族乐器,年收入将近3万元。

福建省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于202412月公示了2024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名单,包括:

案例名称:500年制香,永春香韵一脉相传

案例名称:匠心茶事,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案例名称:匠心雕韵促融合,绘就晋江非遗新篇章

福建采善堂万应茶非遗工坊在传承万应茶古法制作技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生产技术结合,成功研制"万应茶袋泡剂"等新产品。该非遗工坊采用"工坊+合作社+农户"合作的模式,带动2300人就业,人均月收入达到4500元。

这些案例展示了福建省在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

浙江省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第二批非遗工坊包括:

杨先生芡实糕非遗工坊(杭州市滨江区寓喜烘焙店)

南宋胡记酥点非遗工坊(杭州市滨江区秀竹烘焙店)

西兴茶点非遗工坊(杭州优卡食品有限公司)

苍南县的"长生老号·共富工坊"以非遗创新为亮点,依托苍南丰富的非遗资源,将传统手工艺剪纸、锡器、酿酒、制茶、中医药传承等多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合,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非遗助力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这些工坊通过传统技艺与现代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非遗工坊的发展展望

政策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等有关部门将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支持各地通过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带动就业增收、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非遗工坊将进一步与旅游业融合,通过"民俗表演+非遗工坊"等跨界玩法,为游客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深圳落实"百千万工程",建设非遗工坊18家,推动寻乌非遗工坊建设落地,"深寻非遗工坊1930展示中心"亮相,成功打造了特区+老区的帮扶模式。

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非遗工坊将更加注重创新和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现代化生产技术,解决传统技艺面临的难题。例如,有工坊引入"新型糕粉润化设备""惰性气体保护"等多项关键技术,成功解决制糕技艺的最大难题:保质期内变硬问题。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将使非遗保护和传承更加高效和可持续,为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非遗工坊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

非遗工坊将继续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非遗工坊+农户"等模式,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促进乡村经济繁荣。作为体现文化力量的重要抓手,非遗工坊将在保护好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富有乡村特质的文化产业、培育建设和美乡村的人才队伍、突出生态价值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多元化发展

未来,非遗工坊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不仅限于传统手工艺的生产,还将结合文创设计、旅游体验、研学教育等多种业态,拓展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方式。

非遗工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不仅在保护传统技艺、传承文化基因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在促进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非遗工坊的实践证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发展包袱,而是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通过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创新发展,非遗工坊将继续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闻奕)

推荐阅读

怎样发挥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怎样发挥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025-04-28 10:02 非遗
敦煌美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敦煌美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枢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敦煌美学密切相关。

2025-04-28 09:53 非遗;敦煌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艺术的瑰宝,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25-04-28 09:51 非遗;敦煌壁画
热点/传承非遗:宝马7系“非遗车”

热点/传承非遗:宝马7系“非遗车”

传承非遗 打造传世经典 宝马7系“非遗车”捐赠清华美院专访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主任 张雷从2007年开始宝马发起了“ BMW 中国文化之旅”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保护

2025-04-24 10:59 非遗;汽车
热点/非遗赋能汽车企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

热点/非遗赋能汽车企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

汽车企业参与非遗保护的背景与意义汽车企业社会责任的新维度随着企业社会责任(CSR)理念的深化,汽车企业不再局限于关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而是开始将文化保护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

2025-04-24 10:57 非遗;汽车
2025年4月份非遗热点及学术分析

2025年4月份非遗热点及学术分析

4月非遗热点活动概览清明节传统民俗文化体验热潮2025年清明假期期间,传统文化节俗体验活动受到公众热捧。

2025-04-24 10:55 非遗;热点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传承朴初精神,创意文化表达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学习弘扬赵朴初文化精神与艺术成就,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

2025-04-15 16:17 赵朴初;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十大热点话题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十大热点话题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2025-04-15 15:00 非遗
您所不知道的那些“非遗冷知识”

您所不知道的那些“非遗冷知识”

本文向您介绍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鲜为人知的“冷知识”,揭示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独特之处。

2025-04-15 11:01 非遗
权威发布:非遗消费年度报告

权威发布:非遗消费年度报告

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消费趋势报告一、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1.市场规模突破千亿2025年,我国非遗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00亿元,较2020年增长50%以上

2025-04-14 10:49 非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