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非遗频道

非遗
当前位置:非遗资讯 > 正文

教育部:关于“非遗进校园”工作常态化建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大力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来抓。这一建议很有参考价值,教育部将在下一步工作中吸收借鉴。

 

 

关于“非遗进校园”制度保障和主要实践

 

近年来,教育部指导各地各校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取得积极成效。

基础教育方面,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关于在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的通知》,指导各地各校充分利用校外活动场所和公共文化设施,组织当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授课、示范性教学展演展示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了解非遗魅力,自觉接受传承非遗;指导各地中小学组织举办“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活动,充分结合当地非遗资源,学习体验非遗项目和产品,争做非遗小传承者。

高等教育方面,支持高校依法自主开设非遗相关本科专业,引导高校加强非遗相关专业内涵建设和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目前已支持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多项非遗课程列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职业与成人教育方面,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要的德育内容,强化非遗传承意识培育,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文化鉴赏能力提出具体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此外,启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将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数字化资源,将口传身授的民间民族技艺整理成规范、系统、科学的教学内容。目前,资源库设有11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例如,“百工录资源库”遴选41项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非遗项目,从源头采集、活态传承、原创开发等多角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刺绣资源库”制定了湘绣制作工职业标准,开发绣稿设计、工艺技法和手绣制作工鉴定培训包,在坚守非遗精髓的基础上,从题材、设计、工艺技法、材料、装裱、衍生品开发等方面进行创新研发。

 

 

关于认定和挂牌校园非遗传承基地相关工作

 

各地教育部门与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合作,共同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基地。目前,全国已建设1484所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传承项目包括戏曲、书法(篆刻)、民族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族民间音乐和民族民间舞蹈等,各级非遗项目占比近55%。依托80所高校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围绕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和展示交流等方面,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实践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教育部支持引导“学非遗、用非遗、秀非遗”在校园生根发芽。一是举办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陆续增加书法、篆刻、民族民间音乐歌舞和戏曲等展演项目,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现剪纸、皮影、编织、刺绣、扎染等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教育特点的项目。展演活动按照学校开展普及活动、省级集中展演和全国现场展演三阶段推进,全国高校参与面达90%,中小学参与面达85%。二是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自2006年起,教育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持续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惠及全国31省(区、市)千余所高校数万名学生。活动围绕“走进艺术、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升境界”主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每年组织国家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赴高校演出京剧、昆曲、黄梅戏、秦腔、民族民间音乐歌舞等剧目约400场。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比重不断加大,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经典、优秀民族艺术剧目、中国现代经典剧目为主要内容的演出占比75%左右。三是开展校园非遗讲座或展示活动。组织学生到当地非遗馆、传承体验中心(所、点)等场所开展非遗体验游、研学游等。例如,浙江省平阳县麻步镇中心小学与平阳白鹤拳传承基地开展双向活动,邀请平阳白鹤拳传承人课堂授课、组织学生到传承基地开展校外非遗实践活动。

 

 

关于培养非遗教学老师队伍相关工作

 

2017年,教育部出台《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以解决美育教师特别是承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项目教育的教师短缺问题,支持鼓励各地各校聘请非遗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美育教师,畅通非遗传承人担任学校美育兼职教师通道。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相关文件的出台为中小学劳动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教育部加强劳动教育教师培养,开展劳动教育教师培训。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要求师范院校通过在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相关内容等方式,提升师范生劳动教育专业素质。在实施“国培计划”过程中,将劳动教育相关内容融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一线优秀教师培训课程中,为中小学劳动课教学培训一批“种子”教师。积极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支持西北师范大学等20所师范类和艺术类的中西部地区高校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覆盖全国18个省(区、市)。整合高校美育资源,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薄弱中小学校体育美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等方面提供持续性的定向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破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短缺的瓶颈。

 

 

关于构建多层次非遗课程教育体系相关工作

 

教育部出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恰当处理好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关系。文化和旅游部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支持各地编撰适应青少年认知特点的乡土教材、普及课本等非遗教材,将非遗纳入中小学特色课程、乡土教育课程。

目前,中小学美术、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均已明确“非遗”学习要求。其中美术课安排蜡染、剪纸等非遗内容,激发学生对非遗的热爱之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荐开展“我们的传统节日”“我是‘非遗’小传人”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了解非遗,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此外,教育部正在组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开展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

 

 

关于对推进“非遗进校园”的学校、保护单位和传承人给予多方支持的相关工作

 

教育部协同文化和旅游部积极开展非遗传承传播工作。2019年,支持中国青年网开展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征集宣传活动。广东省广州市广绣进校园实践案例、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非遗进校园的探索与实践等入选2018年全国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实践案例,中国青年网对相关实施单位颁发证书。深入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组成调研组赴山西省、河南省开展戏曲进校园专题调研,支持河南省豫剧团在清华大学举办河南稀有剧种进高校活动。

中央财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青少年教育有机结合相关工作,积极支持全面加强青少年人文教育。目前,已通过教育部部门预算安排高雅艺术进校园及艺术传承基地项目资金和体育卫生国防艺术教育专项资金等经费,支持教育部统筹推进非遗等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进校园相关工作,推动改进学校美育教学和艺术教育。

 

 

关于鼓励师生实践、传承非遗内容的相关工作

 

教育部协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同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委托专业院校开展针对性教育培训活动,为非遗传承提供大学的学术和教学资源支持。2015年起,启动研培计划,争取用5年时间培训10万人次。2018年,三部门共同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8-2020)》,进一步深入推进研培计划实施工作。近年来,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同济大学等100余所高校参与实施,有力推动了高校非遗相关人才培养工作。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顶层设计,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推动非遗进校园常态化、规范化,以文化人,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责任编辑:闻奕)

推荐阅读

怎样发挥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怎样发挥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025-04-28 10:02 非遗
敦煌美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敦煌美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枢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敦煌美学密切相关。

2025-04-28 09:53 非遗;敦煌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艺术的瑰宝,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25-04-28 09:51 非遗;敦煌壁画
热点/传承非遗:宝马7系“非遗车”

热点/传承非遗:宝马7系“非遗车”

传承非遗 打造传世经典 宝马7系“非遗车”捐赠清华美院专访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主任 张雷从2007年开始宝马发起了“ BMW 中国文化之旅”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保护

2025-04-24 10:59 非遗;汽车
热点/非遗赋能汽车企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

热点/非遗赋能汽车企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

汽车企业参与非遗保护的背景与意义汽车企业社会责任的新维度随着企业社会责任(CSR)理念的深化,汽车企业不再局限于关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而是开始将文化保护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

2025-04-24 10:57 非遗;汽车
2025年4月份非遗热点及学术分析

2025年4月份非遗热点及学术分析

4月非遗热点活动概览清明节传统民俗文化体验热潮2025年清明假期期间,传统文化节俗体验活动受到公众热捧。

2025-04-24 10:55 非遗;热点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传承朴初精神,创意文化表达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学习弘扬赵朴初文化精神与艺术成就,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

2025-04-15 16:17 赵朴初;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十大热点话题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十大热点话题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2025-04-15 15:00 非遗
您所不知道的那些“非遗冷知识”

您所不知道的那些“非遗冷知识”

本文向您介绍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鲜为人知的“冷知识”,揭示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独特之处。

2025-04-15 11:01 非遗
权威发布:非遗消费年度报告

权威发布:非遗消费年度报告

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消费趋势报告一、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1.市场规模突破千亿2025年,我国非遗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00亿元,较2020年增长50%以上

2025-04-14 10:49 非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