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非遗频道

非遗
当前位置:非遗资讯 > 正文

非遗大师走进清华大学,开启建筑与非遗的跨界对话

非遗大师走进清华大学,开启一场建筑与非遗的跨界对话
2025年3月23日上午,中国民协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非遗大师团,走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与清华大学的学生们进行了一场非遗与建筑的主题对话。
非遗大师走进清华大学,开启建筑与非遗的跨界对话
中国民协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副主任严敬群首先做了《非遗与现代生活的创新发展路径》的专题讲座,从“非遗的概念辨析”“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路径”“建筑学与非遗”等视角给清华大学的学子们做了非遗理论和实践的学术分享。
非遗大师与清华大学的同学们互动体验:
非遗大师走进清华大学,开启建筑与非遗的跨界对话

北京内画非遗传承人刘东大师

非遗大师走进清华大学,开启建筑与非遗的跨界对话

北京布艺非遗传承人赵梓立大师

图片

剪纸非遗传承人刘帆大师

图片

宋都面塑非遗传承人邢胜男大师

图片

京绣非遗传承人陆瑶大师

非遗大师走进清华大学,开启建筑与非遗的跨界对话

北京风筝非遗传承人哈歆大师

图片
非遗大师走进清华大学,开启建筑与非遗的跨界对话

蜡染非遗传承人青林海、陈华大师

非遗大师走进清华大学,开启建筑与非遗的跨界对话

清华大学部分学生与非遗大师合影留念

非遗大师走进清华大学,开启建筑与非遗的跨界对话

非遗大师走进清华大学校园的思考与启示:


非遗传承人走进清华大学,与高校学子展开对话,这一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的双向奔赴,更折射出非遗传承在当代社会转型中的深刻意义,体现了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社会融合的创新路径。


从学术角度看:建立非遗研究的理论框架

大学是学术研究的中心,可以给非遗提供理论支持。清华美院等院系通过实地调查、符号学分析、材料科技研究,把传统技艺变成可以编码的知识体系。比如用数字化建模技术分析内画壶的细节笔法,或者用材料学实验改进蜡染植物染料的稳定性,让非遗从经验传承变成科学传承。


从文化资本角度看:让非遗在现代发挥价值

当布艺传承人展示苗族数纱绣的结构时,工业设计的学生可能发现它在参数化设计中的潜力;面塑艺人讲解面团塑性原理,为生物材料研发提供新思路。这种跨学科的对话把非遗变成了可以产业化的文化资本,比如故宫文创团队通过研究京绣纹样库,开发出年销售额过亿的IP衍生品。


从代际认知角度看:打破传承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95后的年轻人往往把非遗看作是博物馆里的化石。现场看风筝扎制中的空气动力学应用,参与剪纸算法的编程实践,让年轻人意识到:非遗其实是前工业时代的高科技。这种认知颠覆重塑了文化认同,清华学生开发的AR面塑教学系统,让传统技艺在数字世界里永生。


从教育创新角度看:建立互相促进的传承机制

和单向的技艺传授不同,大学建立的非遗工作坊形成了双向学习的环境。传承人教剪纸,学生反馈新媒体传播策略;蜡染匠人演示防染技法,材料系师生帮忙研发环保替代材料。这种共生关系催生了非遗创新实验室等长期合作平台。


从文化治理角度看:探索遗产保护的新方法

清华这样的顶尖大学的示范作用,推动了高校非遗传承矩阵的形成。数据显示,参加过非遗课程的学生创业项目中,32%涉及传统文化创新,比对照组高出了17个百分点。这种产学研闭环正在重构非遗保护生态,让传承从政府主导变成社会共创。


这种跨界融合正在创造文化传承的第三空间:既不是原生态的乡土环境,也不是商业化的文旅场景,而是建立在学术理性和技术创新基础上的传承新方式。当清华学生用机器学习解析内画构图规律,用纳米材料增强风筝竹骨强度时,他们实际上在重写非遗的基因编码,给传统文化注入可持续进化的生命力。

这种实践证明了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的文化再生理论:真正的传统传承不是简单的保存,而是通过创造性转化,让文化遗产成为面向未来的开放资源库。非遗进校园的最终意义,在于培养能连接古今、与世界对话的文化创新主体。

图片

(责任编辑:闻奕)

推荐阅读

怎样发挥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怎样发挥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025-04-28 10:02 非遗
敦煌美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敦煌美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枢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敦煌美学密切相关。

2025-04-28 09:53 非遗;敦煌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艺术的瑰宝,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25-04-28 09:51 非遗;敦煌壁画
热点/传承非遗:宝马7系“非遗车”

热点/传承非遗:宝马7系“非遗车”

传承非遗 打造传世经典 宝马7系“非遗车”捐赠清华美院专访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主任 张雷从2007年开始宝马发起了“ BMW 中国文化之旅”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保护

2025-04-24 10:59 非遗;汽车
热点/非遗赋能汽车企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

热点/非遗赋能汽车企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

汽车企业参与非遗保护的背景与意义汽车企业社会责任的新维度随着企业社会责任(CSR)理念的深化,汽车企业不再局限于关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而是开始将文化保护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

2025-04-24 10:57 非遗;汽车
2025年4月份非遗热点及学术分析

2025年4月份非遗热点及学术分析

4月非遗热点活动概览清明节传统民俗文化体验热潮2025年清明假期期间,传统文化节俗体验活动受到公众热捧。

2025-04-24 10:55 非遗;热点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传承朴初精神,创意文化表达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学习弘扬赵朴初文化精神与艺术成就,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

2025-04-15 16:17 赵朴初;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十大热点话题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十大热点话题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2025-04-15 15:00 非遗
您所不知道的那些“非遗冷知识”

您所不知道的那些“非遗冷知识”

本文向您介绍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鲜为人知的“冷知识”,揭示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独特之处。

2025-04-15 11:01 非遗
权威发布:非遗消费年度报告

权威发布:非遗消费年度报告

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消费趋势报告一、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1.市场规模突破千亿2025年,我国非遗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00亿元,较2020年增长50%以上

2025-04-14 10:49 非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