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非遗频道

非遗
当前位置:非遗资讯 > 正文

热点解读:什么是“新大众文艺”?

什么是“新大众文艺”?


热点解读:什么是“新大众文艺”?

"新大众文艺"作为一个新兴文化现象,近年来在中国文艺界引起广泛关注。它代表了一种与传统文艺形式截然不同的创作与传播模式,体现了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新趋势。

新大众文艺的定义

新大众文艺是一种在新的文化语境、媒介场域、技术态势和审美实践中涌现的文化现象。它是由新时代中国人民所创作、传播和享用的文艺形式,用以反映他们当下的生活、心理、思想和情感[1]

作为一种新颖的文化现象,新大众文艺体现出文艺与现实、文艺与生活前所未有的结合,其规模与效应、广度与深度,是有史以来的文艺创作所不可想象的[0]

新大众文艺是一种全民参与的文艺新范式。新大众文艺并非简单的“大众文化”延伸,而是以人民主体性为核心,依托新技术与媒介平台,打破专业与业余、生产与消费的边界,形成全民共创、共享的文艺形态。

新大众文艺的主体重构。传统由专业人士主导的文艺生产,逐渐被普通民众的广泛参与取代。例如,外卖员王计兵、农民诗人吕玉霞等“草根”创作者通过短视频、网络文学等形式成为新文艺的代表。

新大众文艺的媒介赋能。互联网技术降低了创作门槛,社交平台、AI工具(如AIGC)等使普通人能够便捷表达,实现“人人皆可创作”。

新大众文艺的时代呼应。其诞生与城市化、高等教育普及、技术革新及大众精神需求多样化密切相关,是新时代文化自信与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新大众文艺的基本特征

新大众文艺相较于传统文艺形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创作主体从精英转向全民

新大众文艺最显著的特征是打破了传统文艺创作的专业壁垒,使创作主体从精英群体转向全民参与。这种转变使得更多普通人能够参与到文艺创作中来,创造出一大批能够让接受者普遍共情的精神文化产品[5]

表现内容从虚构转向现实

新大众文艺的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注重反映普通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世界。创作者们更加关注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通过文艺作品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受。如“田间诗人”记录劳作感悟、“菜场作家”书写市井温情,作品因“真切不悬浮”引发共鸣AI技术催生“AI诗人”“虚拟主播等新形态,VRAR技术拓展虚实结合的文艺体验

传播渠道从传统转向新媒体

互联网为大众文艺奠定了集生产、传播、消费、评价于一体的平台机制,助力数字社会的新兴文艺发展。创作者们借助网络平台与新技术手段,开始进行创作,涌现出了大量的网络文学、社交平台短视频与文章等新兴文艺形态[8]

接受方式从被动转向互动

传统文艺的接受者通常是被动的,而新大众文艺的接受者则可以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与作品进行互动,甚至参与到创作过程中。这种互动性使得文艺创作与欣赏成为一个更加开放和参与的过程。

审美标准从单一转向多元

新大众文艺打破了传统文艺的审美标准,形成了更加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同群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文艺作品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评价标准,这种多元化使得文艺评价更加丰富和包容。

新大众文艺的表现形式

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是新大众文艺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创作和传播,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关注。网络文学的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言情、玄幻、科幻、历史等多个领域,满足了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

社交平台短视频与文章

随着互联网、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的发展,社交平台上的短视频和文章成为新大众文艺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些作品通常具有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能够快速传播并引起广泛共鸣。

沉浸式戏剧

沉浸式戏剧是一种新型的戏剧表演形式,它打破了传统戏剧的框架,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戏剧情节中来。这种形式的戏剧通常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和沉浸感,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

微短剧

微短剧是一种时长较短、内容精炼的影视作品,通常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它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因其制作成本低、传播速度快、内容灵活等特点,成为新大众文艺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新大众文艺的社会意义

促进文艺民主化

新大众文艺的出现使得文艺创作不再局限于少数精英群体,而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活动。这种民主化的趋势有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丰富文艺创作的源泉。

反映社会现实

新大众文艺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能够及时反映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通过这些作品,人们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社会现状,增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促进文化交流

新大众文艺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交流和互动。这种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推动文艺创新。新大众文艺的出现为文艺创作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创作者们通过尝试各种新的形式和手法,推动了文艺创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新大众文艺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评价体系的缺失

目前,针对新大众文艺的评价体系尚未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这种情况下,包括"点赞量""转发率"等在内的新型计量指标,理应成为构建新大众文艺评论体系的标准之一[20]

数据异化问题

新大众文艺评价体系应防止"数据异化",避免过分依赖数据指标而忽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如何在数据指标和艺术评价之间找到平衡,是新大众文艺评价体系面临的重要问题。

批评标准的缺失

目前,亟需建立新大众文艺的批评标准和评价体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的文艺有与之对应的文艺批评形式,原生评论即最适合新大众文艺的文艺批评形态[21]

技术与艺术的平衡

在新大众文艺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技术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过度依赖技术可能会导致艺术价值的弱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新大众文艺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代表了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它通过打破传统文艺的局限,实现了创作主体、内容、传播渠道、接受方式和审美标准的多元化,为文艺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大众文艺是技术、社会与文化共振的产物,其本质是“文艺回归人民”的实践。它既是对传统文艺的补充与突破,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鲜活注脚。未来,如何在包容创新中坚守文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将成为这一现象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总的来说,新大众文艺的出现是文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丰富了文艺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文化体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大众文艺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为人们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和体验。


参考文献

[0] 抓住大众文艺发展的新机遇(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人民日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content/202504/08/content_30066492.html.

[1] 新大众文艺构建人民文艺新范式 南京文艺生活. https://wl.nanjing.gov.cn/pwwh/202503/t20250325_5103058.html.

[5] 新大众文艺构建人民文艺新范式 南京文艺生活. https://wl.nanjing.gov.cn/pwwh/202503/t20250325_5103058.html.

[8] 新媒体·新大众·新文艺 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s://www.cssn.cn/dkzgxp/zgxp_zgwxpp/wenxuepiping2501/202504/t20250407_5867012.shtml.

[20] 新大众文艺评价体系应防止"数据异化". https://wl.nanjing.gov.cn/pwwh/202503/t20250307_5090839.html.

[21] 亟需建立新大众文艺的批评标准和评价体系--理论评论 中国作家网. https://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1/c419351-40423061.html.



热点解读:什么是“新大众文艺”?
(责任编辑:闻奕)

推荐阅读

怎样发挥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怎样发挥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025-04-28 10:02 非遗
敦煌美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敦煌美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枢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敦煌美学密切相关。

2025-04-28 09:53 非遗;敦煌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艺术的瑰宝,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25-04-28 09:51 非遗;敦煌壁画
热点/传承非遗:宝马7系“非遗车”

热点/传承非遗:宝马7系“非遗车”

传承非遗 打造传世经典 宝马7系“非遗车”捐赠清华美院专访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主任 张雷从2007年开始宝马发起了“ BMW 中国文化之旅”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保护

2025-04-24 10:59 非遗;汽车
热点/非遗赋能汽车企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

热点/非遗赋能汽车企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

汽车企业参与非遗保护的背景与意义汽车企业社会责任的新维度随着企业社会责任(CSR)理念的深化,汽车企业不再局限于关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而是开始将文化保护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

2025-04-24 10:57 非遗;汽车
2025年4月份非遗热点及学术分析

2025年4月份非遗热点及学术分析

4月非遗热点活动概览清明节传统民俗文化体验热潮2025年清明假期期间,传统文化节俗体验活动受到公众热捧。

2025-04-24 10:55 非遗;热点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传承朴初精神,创意文化表达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学习弘扬赵朴初文化精神与艺术成就,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

2025-04-15 16:17 赵朴初;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十大热点话题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十大热点话题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2025-04-15 15:00 非遗
您所不知道的那些“非遗冷知识”

您所不知道的那些“非遗冷知识”

本文向您介绍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鲜为人知的“冷知识”,揭示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独特之处。

2025-04-15 11:01 非遗
权威发布:非遗消费年度报告

权威发布:非遗消费年度报告

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消费趋势报告一、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1.市场规模突破千亿2025年,我国非遗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00亿元,较2020年增长50%以上

2025-04-14 10:49 非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