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作为中国文化遗产大省,不断加强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创新和改革。2025年,江苏省修订印发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其中一项重要改革是将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周期从五年缩短至三年。这一调整反映了江苏省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哪些新思路和新举措?
认定周期缩短的具体内容
根据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修订印发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新修订的内容重点对三项机制进行了改革创新,其中一项关键调整是:
将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周期由原来每五年开展一次,缩短为原则上每三年开展一次。[1]
这一变化明确体现在《办法》的第六条: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原则上每三年开展一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3]
认定周期缩短的背景与原因
提高认定效率
将认定周期从五年缩短至三年,直接反映了江苏省希望提高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效率的意图。三年的认定周期使得非遗传承人的更新频率更高,有助于及时发现、认可和保护那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
适应非遗保护工作的新需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三年的认定周期使江苏省能够更及时地适应非遗保护工作的新需求,确保认定工作与时代同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强中青年传承人的培育
新修订的《办法》不仅缩短了认定周期,还特别强调了对中青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培育力度:
新修订办法重点对三项机制进行改革创新:一是将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周期由原来每五年开展一次,缩短为原则上每三年开展一次。二是优化申报条件。鼓励各地加大对中青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培育力度。[31]
这一调整表明江苏省重视中青年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希望通过缩短认定周期,为中青年传承人提供更多展示才华和获得认可的机会。
解决认定周期过长的问题
五年一次的认定周期可能无法及时满足非遗保护工作的需求,可能导致一些优秀的传承人长期得不到认定,影响其积极性。缩短认定周期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认定工作更加及时、有效。
认定周期缩短的意义与影响
提升非遗保护工作的时效性
三年的认定周期使江苏省能够更快地发现和认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提升非遗保护工作的时效性。这对于保护那些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激励传承人更加积极地参与非遗保护
缩短认定周期可以激励传承人更加积极地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因为他们有更短的等待时间就能获得认可和相应的支持。这种激励机制有助于调动传承人的积极性,促进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优化传承人结构
通过缩短认定周期,江苏省可以更频繁地更新传承人名单,优化传承人结构,确保传承人的活力和创新能力。这对于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促进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三年的认定周期使江苏省能够更及时地发现那些将非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创新实践,促进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使非遗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其他相关机制的改革
除了缩短认定周期外,新修订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还对其他机制进行了改革:
优化申报条件
新修订的《办法》优化了申报条件,使申报过程更加科学、合理。这对于提高认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完善评审程序
《办法》完善了评审程序,确保认定工作的公正、公平。具体体现在第十八条: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对评审委员会审议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建议名单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20日。[13]
这一规定确保了认定工作的透明度,使公众能够参与监督,提高认定工作的公信力。
加强对传承人的评估
《办法》还加强了对传承人的评估,确保传承人能够履行传承责任。例如:
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的年度评估结果作为享有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给予传承补助的主要依据。考核评估为优秀的,下一评估年度周期内(2年)补助每人每年1万元;合格的,……[23]
这一规定确保了传承补助的有效使用,激励传承人更加积极地履行传承责任。
江苏省非遗保护工作的整体思路
强化非遗保护的制度建设
江苏省通过修订《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强化了非遗保护的制度建设,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更加科学、完善的制度保障。
推动非遗保护的创新发展
江苏省注重推动非遗保护的创新发展,通过缩短认定周期、优化申报条件等措施,鼓励创新实践,使非遗保护工作更加符合时代需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保护理念
江苏省非遗保护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保护理念,注重发挥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主体作用,通过认定和扶持传承人,调动全社会参与非遗保护的积极性。
江苏省将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周期从五年缩短至三年,这一调整反映了江苏省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新思路和新举措。这一调整不仅提高了认定工作的效率,还优化了传承人结构,激发了传承人的积极性,为非遗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江苏省应继续深化非遗保护工作的改革创新,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保护模式,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应加强对传承人的支持和服务,帮助传承人更好地履行传承责任,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江苏修订印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 https://www.mct.gov.cn/wlbphone/wlbydd/xxfb/qglb/202504/t20250403_959193.html.
[3] 关于印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的 ... https://www.smejs.cn/policy_show.aspx?id=ed30db981dff43dbb7eb631c1b1d86df.
[13] 关于印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的 ... https://www.smejs.cn/policy_show.aspx?id=ed30db981dff43dbb7eb631c1b1d86df.
[23] 关于做好2020—2022年度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的 ... https://t.joc.cn:9001/policy_show.aspx?id=c99706da1c8041c8afba26db89a7a55a.
[31] 好消息!江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周期由五年缩至三年.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eca020e4b0944005bc288b.html.
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枢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敦煌美学密切相关。
传承非遗 打造传世经典 宝马7系“非遗车”捐赠清华美院专访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主任 张雷从2007年开始宝马发起了“ BMW 中国文化之旅”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保护
汽车企业参与非遗保护的背景与意义汽车企业社会责任的新维度随着企业社会责任(CSR)理念的深化,汽车企业不再局限于关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而是开始将文化保护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传承朴初精神,创意文化表达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学习弘扬赵朴初文化精神与艺术成就,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
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消费趋势报告一、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1.市场规模突破千亿2025年,我国非遗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00亿元,较2020年增长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