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非遗频道

非遗
当前位置:非遗资讯 > 正文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艺术的瑰宝,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壁画艺术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内容,更蕴含了独特的美学价值和传统工艺的智慧结晶。

敦煌壁画概述

敦煌壁画特指中国敦煌石窟内壁的绘画艺术作品,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壁画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522个石窟历代壁画,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是一座博大精美的民族壁画艺术宫殿[5]。莫高窟规模最大,现存洞窟735个,其中有壁画和彩塑的有492个,保存了414世纪的古代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

敦煌壁画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分为佛像画、经变画、民族传统神话题材、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画、故事画和舞乐图等多种类型。这些壁画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了解古代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珍贵资料。

敦煌彩塑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

彩塑制作技艺的定义与特点

敦煌彩塑制作技艺是一种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传统技艺,已被列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60Ⅷ—6)[10]。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敦煌彩塑制作技艺,指的不是莫高窟彩塑的造型和题材;也不是现代人仿照彩塑制作的陶、石膏、玻璃钢等材料的彩色雕塑工艺品;它指的是匠师们用传统技法制作彩塑的过程和技艺。

古代的匠师们用捏、塑、贴、压、削、刻等传统泥塑技法,塑出简洁明快的形体后,再用点、染、刷、涂、描等绘画技法敷彩,以润饰皮肤,画出细节,体现质感。敦煌彩塑制作技艺的内容主要体现在骨架、制泥、塑造、敷彩四个方面。由于塑造方法独特,作品坚固耐久,能够抵抗敦煌地区强风和巨大温差,使莫高窟很多作品千年如新。

彩塑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敦煌彩塑制作技艺正处于濒临失传的境地,这使得其保护与传承变得尤为重要。教育部敦煌彩塑制作技艺传承基地的第一任务就是研究、演示、传授这门技艺。

敦煌研究院也积极开展彩塑制作技艺的体验课程,如影塑技艺体验课程,让参与者了解和学习这一传统技艺。这些努力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确保其不会失传。

敦煌壁画中的美学特征与非遗元素

对称与构图美学

敦煌壁画基本上都具有对称的特征。从洞窟整体布局来看,敦煌壁画确实严格遵循了对称法则,主要是以洞窟西壁为中心,南、北两壁相向的对称。这种对称构图不仅体现了古代艺术家的审美追求,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平衡与和谐的重视。

莫高窟的每一个洞窟都是由建筑、壁画和彩塑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其中,壁画是内容最为丰富、最具表现力的。洞窟建筑因功能不同而有不同的建筑形制;彩塑是接受膜拜的主体,置于窟内最显著的位置;壁画布局则与整体空间结构相协调。

色彩美学与材料运用

敦煌壁画的色彩美学是其非遗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敦煌壁画,我们可以了解并体悟到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雍容色彩美学。著名的敦煌壁画,它的主要用色就是采用天然矿物颜料,这种颜料的使用与岩彩画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敦煌壁画早期赋彩,画工往往不守陈规,大胆变色。壁画中出现了白色的菩萨、土红色的药叉、绿色的骏马、五彩缤纷的火焰和云彩,让这一不同凡响的佛国世界神秘莫测。这种大胆的色彩运用体现了古代艺术家的创新精神和审美追求。

线条与造型美学

敦煌壁画中的线条运用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早期敦煌壁画美学特征的研究从哲学、思想背景、线条、构图、色彩等多方面展开。在线条上,敦煌壁画运用以线造型的手法,通过书写性去绘制形象,这种线条美学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特征。

在敦煌壁画中,北朝时期的药叉形象是夸张变形特征的典型代表。画师们运用人体扭曲的造型达到画面变形的效果,产生从数量和视觉效果上凌乱夸张的做法。这种夸张变形的造型美学体现了古代艺术家对形式美的独特理解。

飞天形象的非遗美学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象,承载着独特的符号特征,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敦煌的飞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代表了敦煌灿烂的文明,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见证,也是丝绸之路上的艺术明珠。

"飞天"的篇章中,敦煌研究院的经典飞天壁画、藻井临本展现了飞天形象传入中国后在形象、姿态以及意境、情趣和形式风格上的融通与演变。这种演变过程体现了敦煌艺术对传统美学的继承与发展,也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敦煌壁画与非遗技艺的融合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在当代设计中,许多设计师不仅采用敦煌壁画的造型、色彩、图案,还融入国际审美,加入活态传承的非遗技艺,比如缂丝、羌绣、苗绣等,形成跨越古今中外的对话。这种融合创新使古老的敦煌美学焕发新的生机,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展示了敦煌壁画中特殊的线描手法创作的艺术作品。这种展览形式不仅展示了敦煌艺术的魅力,也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交流。

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数字技术的应用使敦煌壁画焕发新生机。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敦煌,将其中的纹样元素提取出来,创作出更符合时下生活的敦煌纹样,让古老的东方美学有了新诠释。

数字敦煌项目通过现代技术手段,使敦煌壁画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欣赏。例如,"天歌神韵神化轻举"敦煌飞天壁画数字藏品的推出,使这一文化遗产以新的形式得到传承与传播。这种创新使敦煌壁画中的非遗美学得以在数字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敦煌美学在时尚文化中的应用

敦煌美学作为时尚文化地标,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所关注和运用。国潮品牌李宁CF(COUNTERFLOW BY LI-NING)溯系列与敦煌博物馆联名,将壁画斑驳的现象化为设计语言,与现代时尚风格结合,将敦煌元素带入年轻化的国潮。这种应用使敦煌美学在当代时尚领域得到了新的诠释和发展。

这种融合不仅展示了敦煌美学的永恒魅力,也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通过这种方式,古老的敦煌文化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作用,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审美。

敦煌壁画非遗美学的保护与传承

保护技术与规范的建立

经过长期不断的研究探索,敦煌研究院已经形成一整套壁画保护的技术和规范,使石窟壁画的修复从过去的抢救性保护,转化到形成科学保护体系,使莫高窟许多洞窟的病害壁画得到了有效保护。这些保护技术和规范的建立,为敦煌壁画的长期保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敦煌研究院与国内外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持续多年开展合作,共同对莫高窟的保护、传承和管理进行了探索研究,吸收了国内外的先进保护理念和成功管理经验。这种合作使敦煌壁画的保护工作更加科学化、国际化,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益借鉴。


敦煌研究院致力于做好新时代敦煌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文化遗产需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开放利用中加强保护。只有做好文物保护,将其贯穿于开发与利用的全过程,方能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保证文物的永续保存。

敦煌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了解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各种展览、研究和教育活动,敦煌壁画中的非遗美学正在被更多人所认识和欣赏。这种社会影响力的增长,为敦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敦煌壁画中的非遗美学是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形式完美融合的结晶。敦煌壁画中的非遗美学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责任编辑:闻奕)

推荐阅读

怎样发挥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怎样发挥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025-04-28 10:02 非遗
敦煌美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敦煌美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枢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敦煌美学密切相关。

2025-04-28 09:53 非遗;敦煌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艺术的瑰宝,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25-04-28 09:51 非遗;敦煌壁画
热点/传承非遗:宝马7系“非遗车”

热点/传承非遗:宝马7系“非遗车”

传承非遗 打造传世经典 宝马7系“非遗车”捐赠清华美院专访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主任 张雷从2007年开始宝马发起了“ BMW 中国文化之旅”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保护

2025-04-24 10:59 非遗;汽车
热点/非遗赋能汽车企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

热点/非遗赋能汽车企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

汽车企业参与非遗保护的背景与意义汽车企业社会责任的新维度随着企业社会责任(CSR)理念的深化,汽车企业不再局限于关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而是开始将文化保护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

2025-04-24 10:57 非遗;汽车
2025年4月份非遗热点及学术分析

2025年4月份非遗热点及学术分析

4月非遗热点活动概览清明节传统民俗文化体验热潮2025年清明假期期间,传统文化节俗体验活动受到公众热捧。

2025-04-24 10:55 非遗;热点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传承朴初精神,创意文化表达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学习弘扬赵朴初文化精神与艺术成就,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

2025-04-15 16:17 赵朴初;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十大热点话题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十大热点话题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2025-04-15 15:00 非遗
您所不知道的那些“非遗冷知识”

您所不知道的那些“非遗冷知识”

本文向您介绍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鲜为人知的“冷知识”,揭示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独特之处。

2025-04-15 11:01 非遗
权威发布:非遗消费年度报告

权威发布:非遗消费年度报告

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消费趋势报告一、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1.市场规模突破千亿2025年,我国非遗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00亿元,较2020年增长50%以上

2025-04-14 10:49 非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