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非遗频道

非遗
当前位置:非遗资讯 > 正文

“非遗产业”与“自驾旅游”融合发展路径

非遗产业如何为自驾旅游提供有针对性服务
“非遗产业”与“自驾旅游”融合发展路径

非遗产业与自驾旅游的融合发展基础

非遗产业的定义与内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遗产业则是通过挖掘非遗资源的经济价值,利用文化产业丰富的业态,将非遗资源进行整合、转化、再造,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资产价值的有效利用。

自驾旅游的特性与需求

自驾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具有行程灵活、自由度高、体验深度等特点。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摈弃传统的"+"标配旅游模式,自驾出游逐渐成为年轻游客所偏爱的新的旅游出行方式。自驾游客通常希望获得更加个性化、深度化的旅游体验,对非遗等深度文化旅游融合模式表现出浓厚兴趣。

两者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非遗底蕴为旅游产业注入文化内涵。非遗项目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表现形式、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具备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自驾旅游为非遗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应用场景,激发了非遗的生机和活力。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对于扎实做好非遗的系统性保护、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非遗产业为自驾旅游提供多元化服务路径

一、打造非遗主题自驾线路,串联文化节点

1. 主题线路规划 

宁夏推出“贺兰神韵”“黄河记忆”“六盘古风”等非遗主题线路,将非遗工坊、展示中心与景区串联,例如沙坡头景区的羊皮筏子漂流结合制作技艺讲解,让游客在自然景观中感受非遗魅力。贵州榕江县通过蓝染全产业链体验(种植、制靛、染色、文创制作),设计“蓝草非遗之旅”,吸引自驾游客参与沉浸式文化探索。

2. 季节性活动嵌入 

山东千佛山庙会、盐池县元宵节“游九曲闹花灯”等节庆非遗展演,成为自驾游客的行程亮点。山西曲沃县春秋晋国城景区通过非遗集市整合木版年画、面塑等项目,形成短途自驾游的热门目的地。

二、开发互动体验项目,满足深度参与需求

1. 非遗工坊与手作体验 

遵义遵匠非遗文创工坊开设蓝染、油纸伞彩绘等9项体验,吸引自驾游客停留参与;宁夏灵武市非遗展示中心利用数字化设备模拟中草药水丸制作,提升科技互动感。贵州榕江的蓝染车间则让游客从采蓝到成品全程体验,形成“非遗+研学”的特色服务。

2. 夜间文化与实景演出 

重庆武隆的“印象·武隆”以川江号子为核心,结合峡谷实景打造夜间演出,延长自驾游客停留时间,带动周边民宿和餐饮消费。山东台儿庄古城的火龙钢花、皮影戏等非遗夜游项目,成为自驾行程中的文化高潮。

三、融合在地生活场景,增强服务配套

1. 非遗与餐饮、住宿结合 

宁夏黄河宿集夜市推出蒿子面、八宝茶等非遗美食,并设置皮影戏表演区;兰陵压油沟景区的“八大碗餐馆”以非遗宴席吸引游客,同时提供非遗草编体验店铺,形成“吃住玩购”一体化服务。浙江长兴的茶空间将非遗茶艺与咖啡、冰激凌融合,打造年轻化消费场景。

2. 房车营地与乡村非遗融合 

宁夏隆德县新和村结合高台马社火表演,打造非遗房车营地,提供社火脸谱绘制、农特产品采摘等体验,并扩建停车场容纳300辆房车,满足自驾游客的停驻需求。

四、借助数字化与文创,提升服务便捷性

1. 虚拟体验与线上导览 

宁夏灵武市非遗展示中心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非遗制作流程,吸引年轻自驾游客;浙江“非遗焕新购物月”活动结合电商平台推广柳编野餐篮等文创产品,方便游客线上选购。

2. 定制化非遗旅游产品 

遵义遵匠工坊提供非遗旅游线路定制服务,游客可根据兴趣选择蓝染、竹编等主题行程;宁夏推出“贺兰山盛典”等实景演艺,嵌入自驾游推荐线路,增强行程的文化独特性。

五、联动乡村振兴,拓展服务场景

1. 非遗工坊助力乡村经济  

贵州榕江通过蓝染产业链带动易地搬迁群众就业,游客可参观扶贫车间并参与手作;山东临沭柳编产业设立乡村振兴车间,农户在家制作文创产品,形成自驾游客购买特色纪念品的来源。

2. 农文旅融合示范点 

兰陵压油沟景区整合非遗草编、酒文化、红色记忆等元素,打造“旅游+采摘+民宿”模式,吸引自驾家庭游客。景区内非遗传承人通过直播推广技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非遗产业为自驾旅游提供有针对性服务的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

传统的标本式的博物馆及各类传习机构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典型代表模式,它们是游客了解旅游地历史、文化、社会、民俗等信息的便捷途径,历来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此外,露天博物馆模式也成为非遗与旅游融合的重要形式,在露天博物馆中,工作人员也是演员,通过角色扮演或者模仿的方式演绎过去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历史情境,从而使观众走进这段历史,启发观众的理解和思考。

自驾旅游线路分类空间功能分析

以保山、德宏两地为例的自驾旅游线路分类空间功能分析显示,自驾旅游线路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交通空间、住宿空间、游赏空间等不同类型。在考虑旅游活动"食、住、行、游、娱、购"六要素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实际,可以对自驾旅游线路进行更加精细化的设计和管理。这种分类分析为非遗产业针对自驾旅游提供有针对性服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要求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强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中,要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非遗产业为自驾旅游提供有针对性服务的策略

开发非遗自驾旅游路线

非遗产业可以与旅游部门合作,开发专门针对自驾游客的非遗旅游路线。例如,威海市的"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作为交通干线融合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该路线串联威海市90%的核心旅游度假资源,以1001公里全域山海景观环道让快进慢游沉浸体验成为可能。这种路线设计充分考虑了自驾游客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非遗体验选择。

打造非遗自驾旅游目的地

非遗产业可以围绕特定的非遗项目打造自驾旅游目的地。例如,中国丹寨非遗周就是一个将非遗和自驾旅游完美结合的典范,通过非遗展示、文化体验等活动,为自驾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度假模式。在丹寨,游客可以体验香囊展、舞龙、手马灯等非遗展示,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味",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大大增强了自驾旅游的文化内涵。

发展非遗自驾旅游产品

非遗产业可以开发一系列适合自驾游客的非遗旅游产品。例如,可以设计非遗主题的自驾游手册,提供详细的路线规划、景点介绍和体验建议;可以开发非遗主题的自驾游APP,提供实时导航、景点预约、文化讲解等服务;还可以设计非遗主题的自驾游纪念品,如传统手工艺品、文化衫、明信片等,让游客在旅途中既能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能带走记忆。

建设非遗自驾旅游服务体系

非遗产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自驾旅游服务体系,为自驾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包括在自驾沿线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点、休息区、餐饮区等,满足自驾游客的基本需求;提供专业的导游服务,为游客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置紧急救援服务,确保自驾游客的安全;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游客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些服务,可以大大提升自驾游客的旅游体验。

推动非遗与自驾旅游的数字化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非遗与旅游融合的重要方向。非遗产业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自驾游客的需求进行精准分析,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创造沉浸式的非遗体验;可以建立非遗自驾旅游在线平台,方便游客预订、查询、评价等。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大大提升非遗自驾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非遗产业为自驾旅游提供有针对性服务的案例分析

中国丹寨非遗周

中国丹寨非遗周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它将非遗和自驾旅游完美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度假模式。在这个活动中,游客可以通过自驾的方式,自由地探索丹寨的各个角落,体验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期间,各种非遗展示如香囊展、舞龙、手马灯等精彩上演,让游客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国味"。这种模式不仅丰富了自驾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促进了当地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威海"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

威海的"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是另一个成功的案例。这条公路串联威海市90%的核心旅游度假资源,以1001公里全域山海景观环道让快进慢游沉浸体验成为可能。在这条路线上,游客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也可以体验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将自然景观和文化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大大增强了自驾旅游的吸引力和文化内涵。

乡村自驾游与非遗资源开发

在乡村旅游中,非遗资源的开发也为自驾旅游提供了新的选择。通过开发"非景之景""隐藏款新特产"等旅游项目,可以为自驾游客提供更加独特、个性化的体验。此外,做好汽车"后备箱工程",让自驾者离开乡村时,能够最大量采购当地农特产品,也是一种有效的服务方式。这种模式不仅满足了自驾游客的需求,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未来发展趋势

非遗自驾旅游的深度化:

未来,非遗自驾旅游将更加注重深度体验,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是希望深入了解非遗的文化内涵,参与非遗的传承和创新。非遗产业需要提供更加深入、专业的服务,满足游客的深度需求。

非遗自驾旅游的个性化:

随着游客需求的多元化,非遗自驾旅游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非遗产业可以根据游客的兴趣、偏好、时间等,提供个性化的路线设计、体验项目、服务内容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非遗自驾旅游的数字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非遗自驾旅游将更加数字化。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智能、便捷、沉浸式的体验。同时,数字化还可以提升非遗产业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非遗自驾旅游的国际化:

随着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增强,非遗自驾旅游将走向国际化。非遗产业可以借助"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平台,推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

政策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政府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非遗与自驾旅游融合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方向和指导。可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非遗自驾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推广;可以制定标准和规范,确保服务质量和游客权益。

完善基础设施:政府需要完善自驾旅游的基础设施,如道路、停车场、加油站、休息区等,为自驾游客提供便利的条件。同时,可以在沿线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点,方便游客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

强化人才培养:政府需要重视人才培养,可以通过设立专业课程、举办培训班、提供补贴等方式,培养非遗与旅游融合的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鼓励传承人参与旅游服务,提升服务的专业性和文化性。

促进创新融合:政府需要鼓励创新,支持非遗产业与自驾旅游的深度融合。可以通过设立创新基金、举办创新大赛等方式,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活力。同时,可以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产业发展建议

提升文化内涵:非遗产业需要深入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提炼核心价值,为自驾游客提供有深度、有温度的文化体验。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工作坊、互动体验等活动,增强游客对非遗的理解和认同。

优化服务流程:非遗产业需要优化服务流程,从游客的需求出发,设计科学、合理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可以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服务评价等方式,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

加强品牌建设:非遗产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非遗自驾旅游品牌。可以通过特色定位、文化营销、口碑传播等方式,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推动可持续发展:非遗产业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可以通过绿色旅游、社区参与、利益共享等方式,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非遗产业通过主题化、场景化、生活化的服务设计,为自驾旅游提供了文化深度与体验多样性。未来可进一步结合智慧旅游技术(如AR导览、非遗地图APP)和跨区域线路联动,提升服务精准度与吸引力。


“非遗产业”与“自驾旅游”融合发展路径
(责任编辑:闻奕)

推荐阅读

“非遗产业”与“自驾旅游”融合发展路径

“非遗产业”与“自驾旅游”融合发展路径

非遗产业如何为自驾旅游提供有针对性服务?非遗产业与自驾旅游的融合发展基础非遗产业的定义与内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定义

2025-04-29 11:05 非遗;旅游
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研究报告

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研究报告

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研究报告案例分析江苏南京:秦淮灯会彰显文旅融合新生态秦淮灯会作为南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活动之一,通过灯会这一传统非遗形式,结合现代旅游需求

2025-04-29 11:02 非遗;旅行
“非遗产业”与“房车露营”融合发展路径

“非遗产业”与“房车露营”融合发展路径

非遗产业如何为房车露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非遗产业与房车露营的结合,不仅能够提升露营体验的文化内涵,还能通过特色化服务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消费黏性。

2025-04-29 10:53 非遗;旅行
怎样发挥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怎样发挥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025-04-28 10:02 非遗
敦煌美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敦煌美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枢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敦煌美学密切相关。

2025-04-28 09:53 非遗;敦煌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艺术的瑰宝,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25-04-28 09:51 非遗;敦煌壁画
热点/传承非遗:宝马7系“非遗车”

热点/传承非遗:宝马7系“非遗车”

传承非遗 打造传世经典 宝马7系“非遗车”捐赠清华美院专访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主任 张雷从2007年开始宝马发起了“ BMW 中国文化之旅”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保护

2025-04-24 10:59 非遗;汽车
热点/非遗赋能汽车企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

热点/非遗赋能汽车企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

汽车企业参与非遗保护的背景与意义汽车企业社会责任的新维度随着企业社会责任(CSR)理念的深化,汽车企业不再局限于关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而是开始将文化保护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

2025-04-24 10:57 非遗;汽车
2025年4月份非遗热点及学术分析

2025年4月份非遗热点及学术分析

4月非遗热点活动概览清明节传统民俗文化体验热潮2025年清明假期期间,传统文化节俗体验活动受到公众热捧。

2025-04-24 10:55 非遗;热点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传承朴初精神,创意文化表达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学习弘扬赵朴初文化精神与艺术成就,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

2025-04-15 16:17 赵朴初;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