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机制的断裂与人才短缺
传统医药类非遗的传承主要依靠师徒传承或家族传承的方式,这种"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严峻挑战。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师徒、家族传承模式难以维系。以药材炮制为例,老药工难觅接手药碾之人,年轻一代需要抵住外界诱惑,潜心掌握药材辨识与炮制工序,才能坚守中医药老字号的传承,防止传承断代[6]。
技艺传承的难度与标准化问题
传统医药类非遗的技艺传承具有特殊性,许多技艺难以通过文字或语言完全表达,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经验积累才能掌握。正如民间所说"三分教,七分悟",中医药技艺中有难以言传的知识,如中药炮制"九蒸九晒"的时间把控、少林正骨手法的力道要求,难以标准化或仅靠言语传授[6]。
传统医药类非遗的现状与价值传统医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健康智慧,也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中国作为传统医药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传统医药类非遗资源。
“传统医药”类非遗为什么要走职业化、产业化发展之路?1.保护与传承的需要职业化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培训和教育体系,确保传统医药的知识和实践能够被准确传递。
首届《非遗从业认证证书》“传统医药”类非遗人才培训班招生简章甘肃中医药大学官网地址链接:https://jxjy.gszy.edu.cn/show/id/674.html
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的国际理念与中国实践本文发表于《西北民族研究》2025年第1期(总第130期)作者简介马千里,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五一非遗热点概览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全国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非遗主题活动,从北京的世界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到浙江的"非遗焕新购物月"
“青年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哺育名录第一批入选名单为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精神,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效能
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6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申报指南国家艺术基金面向社会受理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的申报,组织专家评审,确定资助项目和资助额度,并实施监管。
非遗产业如何为自驾旅游提供有针对性服务?非遗产业与自驾旅游的融合发展基础非遗产业的定义与内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