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书法非遗文创产品的当代应用
——以赵朴初书法非遗文创马庄香包为例
思考一:如何拓展赵朴初书法的应用场景
赵朴初书法如何在传统展示和艺术收藏领域外,拓展新的传播空间?
中国书法为世界非遗,是全人类的文化财富。赵朴初的书法艺术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象征。这为其书法在非遗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通过赵朴初书法文创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让赵朴初先生的精神和文化理念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弘扬,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为当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滋养和精神指引。
通过赵朴初书法文创产品的国际传播,以书法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思考二:用什么样的载体展示赵朴初的书法艺术
赵朴初书法文创产品包括书法艺术品、书法文具、书法装饰品、书法出版物、书法数字藏品等多种形式。以“非遗文创”作为载体,为赵朴初书法拓展了新的展示和传播的空间。比如在陶瓷制作、大漆工艺、香包香囊、刺绣挑花、艺术雕塑、竹木家具、茶叶饮品等各种非遗领域,都可以为赵朴初书法文创提供艺术载体。
赵朴初书法文创产品应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结合、注重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统一、注重产品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的传播。
案例:赵朴初书法与马庄香包的跨界融合
赵朴初书法与马庄香包的结合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这种跨界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赵朴初书法传播拓展了新的艺术空间,创造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选择马庄香包作为赵朴初书法文创载体的理由一: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徐州马庄香包,承载着千年民间手工艺的智慧与审美,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村民都会缝制香包,内装中药随身携带,既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具有一定的健康养生药用价值。其传统纹样以纳福、驱邪为主题,既蕴含吉祥文化,传递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追求,又与赵朴初书法中“吉祥如意”“大吉祥”“佛心”等禅意内容高度契合。
选择马庄香包作为赵朴初书法文创载体的理由二: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马庄村视察时,亲自购买了“真棒”香包,并对香包非遗传承人说“我也要捧捧场”。马庄村年接待游客超10万余人次,香包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形成了以香包产业为龙头的旅游经济,在带动创业就业、赋能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支柱性文化产业的作用。
选择马庄香包作为赵朴初书法文创载体的理由三:
疫情期间,马庄香包团队与国医大师合作定制防疫香包3000个,赠送给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医护人员,防疫香包内含白芷、佩兰等中药材,延续了传统驱邪消灾的功能,成为抗疫中的文化符号。马庄香包团队的公益行为与赵朴初先生的“爱国爱教”“利乐众生”的精神吻合。
赵朴初书法香包可以用于以下生活场景:
家居装饰:在家中展示,既是为了欣赏赵朴初书法艺术的美感,也是为了享受香包散发的香气,提升生活品质。
礼物赠送:在特殊场合如生日、节日或纪念日时,作为具有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礼物赠送给亲友。
传统节日:在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中使用,符合传统文化习俗,既可辟邪驱瘟,又可增添节日氛围。
文化活动:在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或艺术的活动中,作为文化符号进行展览或赠送。
教育目的:用于教育和展示书法艺术及香包文化的场合,帮助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个人使用:在需要香气的场合,如车挂、包挂,如卧室或客厅,使用香包来营造舒适、放松的环境。
佛教场所:在佛教寺庙以及佛教活动中作为装饰展示,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增添文化气息。在佛教节日或纪念日,作为具有文化意义的礼品赠送给佛教信徒或相关人士,体现书法艺术、非遗技艺与佛教文化的融合。
这些场景充分结合了非遗香包的实用功能和赵朴初书法的艺术价值,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如何挖掘赵朴初书法的多重价值,充分发挥赵朴初书法文创的当代价值,让朴老书法通过文创途径更好为美好生活服务,是赵朴初书法研究的重要课题。
另外,如何打造好赵朴初书法文创大IP,也为太湖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赵朴初书法非遗文创产品的当代应用——以赵朴初书法非遗文创马庄香包为例思考一:如何拓展赵朴初书法的应用场景赵朴初书法如何在传统展示和艺术收藏领域外
第二届“跟着非遗去旅行”暨《年度非遗~非遗日历2026》遴选宣传推广活动活动宗旨守艺中华行知非遗活动口号跟着非遗去旅行解码文明见匠心活动目标优选非遗体验地 锁定旅游打卡点体验非遗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传统医药类非遗的现状与价值传统医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健康智慧,也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中国作为传统医药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传统医药类非遗资源。
“传统医药”类非遗为什么要走职业化、产业化发展之路?1.保护与传承的需要职业化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培训和教育体系,确保传统医药的知识和实践能够被准确传递。
首届《非遗从业认证证书》“传统医药”类非遗人才培训班招生简章甘肃中医药大学官网地址链接:https://jxjy.gszy.edu.cn/show/id/674.html
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的国际理念与中国实践本文发表于《西北民族研究》2025年第1期(总第130期)作者简介马千里,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五一非遗热点概览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全国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非遗主题活动,从北京的世界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到浙江的"非遗焕新购物月"
“青年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哺育名录第一批入选名单为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精神,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效能
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6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申报指南国家艺术基金面向社会受理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的申报,组织专家评审,确定资助项目和资助额度,并实施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