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非遗频道

非遗
当前位置:精选课程 > 正文

《文化典藏留遗韵,“非遗”校园展新风——以北京市小学为例》——北京城市学院(4)

创新之处

(一)贴合近年非遗市场需求

随着中国普通民众的公民意识和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开始逐渐成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再加上国务院发文强调非遗保护工作需推广全国、教育部对非遗的传播和发展的重视、针对基础教育方面印发相关文件、鼓励高校依法自主开设非遗相关本科专业。其目的均是为了增强全国各年龄段民众对非遗的了解与传播。

1.课程适应整个小学阶段学生

本项目针对近年来人们对于非遗需求,开发了大量的符合小学生各学段的非遗课程。课题组成员根据成员自身专业特点,开发非遗课程、撰写特色教案、制作趣味性微课当前小学非遗普及率较低,课题组成员积极与非遗传承人、全国优秀教师进行项目研讨、创新教学过程与方法,将非遗与学科课程相结合,增加学生对非遗的兴趣,促进非遗文脉代代传。

在保护“非遗”的同时,这其中也潜伏着巨大商机。有些传统艺术至今仍未被广大老百姓所发现、所喜爱,有些手工艺品拿到市场上卖仍能卖到很高的价格。本课题组会将资金引入非遗产业,一方面不仅保护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另一方面给投资商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又强力地拉动了“非遗”当地的经济发展,正所谓一举多得。

2.设立非遗研学之路

课题组与多家博物馆达成合作,由教育与艺术设计学生共同设计非遗研学手册以国博、中国非遗博物馆等非遗系列展馆出发,带领学生深入学习非遗文化。

并且,快速发展的经济在改善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还改善了国内许多投资企业的经济状况,使得人们有精力有能力在民间艺术领域寻找商机,在投资发展民间艺术文化的同时提高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改善了许多民间工艺濒临绝迹的现状。

(二)运用新媒体实现非遗传播载体创新

课题组在非遗传承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上强调与时俱进。近年受疫情影响,无论是中小学学生还是高中、大学生都经历过在家线上上网课的经历,就连在“双减”政策影响下的学生也会在父母的带领下看一些网络启蒙教学视频。本项目在疫情期间已利用部分新媒体手段,将非遗知识有效传播。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等方式,多方面调查人们网络播放意向,成立课题组专属公众号、定期发布文章、制作视频短片、纪录片等新媒体手段,将非遗以全新的方式展示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各个大众网络平台。

随着疫情慢慢远离人们的生活,课题组成员也正在筹备更加独具创新的“非遗小课堂”“非遗手工走进生活”等系列直播,在直播间里向大众传递各种优秀非遗魅力,实现受众的圈层突破,为各式各样的非遗找到“新知音”。让网友更加近近距离的感受不同的非遗工艺,同时邀请与本课题组合作的非遗传承人们走进直播间、走近人们生活。

(三)深度挖掘非遗内涵,主打“内容为王”

课题组成员力争将非遗通过新媒体实现“活”态展现,但这种创新性表达不仅要注重其外在的传播形式,更为重要的是要抓住其文化内涵。课题组宗旨:坚持“内容为王”,深度挖掘出非遗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工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持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好的培养小学生对于我国的文化自信心。一方面研究非遗内在的文化内涵,回归传统、深入生活;另一方面与时俱进、开阔视野,在不失其本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创新发展。

通过线上线下双结合方式,在线上激起网友兴趣,在线下开展与之配套的非遗小课堂,全方位、立体式地呈现非遗项目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激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把非遗“激”活。在非遗传播内容质量方面,本课题组与现在一些校园里的非遗课外课、社会上的兴趣班等均不同,并不是将某一个非遗浓缩成一节课就向学生传授,而是开展深度课程研究。主打“一种非遗,多节特色课程”。避免了学校中学生走马观花式了解非遗、社会兴趣班中片面潦草且功利性强的方式,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自愿走近非遗,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非遗活动,深刻体会其中内涵。

此外,本课题组建立了独家APP课题组用来后续上市为新媒体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了解非遗渠道。课题组成员作为一个以文化服务与信息交易平台为主要盈利形势的课题组,主要是以提供服务,从中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来完成盈利的,而提供服务的主要平台还是APP,以电子商务平台的形式为购买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的消费者和可以提供各种民间工艺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供这样一种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从对接非遗传承人到选购的一站式服务。还设立非遗大数据库,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制定标准、精准备案、防伪溯源,并鼓励线上方式,让非遗更具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预期成果

(一)完成调研报告

利用问卷调查、访谈法等多种方法获取的数据,研究各个小学里非遗教师对非遗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小学的普及情况,以及研究小学家长对孩子去了解非遗的历史和传承的态度。将所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类、分析、总结,最后得出小学教师、家长和小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的认识程度。其次通过田野调查法走访北京地区的非遗传承人,详细了解非遗产品的“前世今生”,学习非遗产品的制作流程,丰富纪录片的内容,以便更好地进行文化教育,文化传承。课题组成员预计对25所学校分发及回收调查问卷四千份深度采访五十余人小学生目前对于非遗掌握情况以及学习兴趣完成调查撰写训练工作总结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对于非遗的了解不断提升,能够具有高质量的非遗知识库。并且协作、交流沟通能力能够得到大幅度的增强。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对于非遗的了解不断提升,能够具有高质量的非遗知识库。并且协作、交流沟通能力能够得到大幅度的增强。对于非遗传承,风绾课题组的授课已经可以见到成效,大部分与课题组合作进行非遗授课的学校反馈良好。

录制十期非遗微课期宣传片

将完成北京的皮影戏,扎燕风筝,兔儿爷、非遗毛猴等十北京特色非遗微课视频及非遗宣传视频,旨在用短视频的形式引起小学对非遗的兴趣及关注,再进一步运用微课的形式为小学讲解,通过在哔哩哔哩、抖音、微博平台创建相关的教育账号,宣传微课视频及宣传短视频,真正做到将非遗与小学课程相融合,推广“互联网”+非遗的理念,利用网络宣传北京地区的非遗。

课题组预计制定完整的课题体系

当前,课题组成员针对已经参透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了二十节课程,并于顺义区A小学与B小学进行试点授课。预计最终达成五十节课程的课程量,包含教案、PPT与微课。其中包括手工制作共三十节:老北京毛猴手工制作,北京十大非遗之《手绘纸鸢》,四大发明之古法造纸,有趣的剪纸,北京十大非遗之《捏泥人》,手绘京剧脸谱,制作北京灯彩,中秋遇兔爷,玩转皮影等;非遗鉴赏课程共二十节:节日、礼仪、语言、美食、趣味书法等。

)持续推进,多方位合作

课题组可以提供非遗进校园更为完善的课题设计给投资方提供服务,并进一步带动这非遗进校园的发展并推动非遗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联络网打通后,建立课题组的传播非遗工作室。开发app传播非遗知识、与北京的非遗点位进行合作,开办寒暑期非遗夏令营、冬令营活动,进行部分盈利。与非遗传承人合作,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共同进行文创产品的制作依托课题组app、抖音、公众号进行售卖。此外,利用新媒体,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艺术形式与内容,以“互联网”+非遗为主题的教育视频在网络平台、非遗业界的发展前景,制定一套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策略。

(五)公开发表论文

通过学校教育促进非遗传承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是非遗保护的内在需求。本课题立足北京市,以学阶段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和实证研究分析非遗学校传承的模式和路径、成效与问题等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以期为构建非遗学校传承体系、提升传承效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并且根据项目推进的结果和多方访谈的方式,加以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非遗进校园课程”的方案最终课题组成员共同整理文献调查研究结果发表论文

综上所述,本课题组采取新型创新模式,贴合近年非遗文化市场需求,运用新媒体实现非遗文化传播载体创新,深度挖掘非遗文化内涵,主打“内容为王”,利用ar技术展示非遗课程。开设完整的非遗课程、建立产品品牌以及推广复制课题组课程在全国城郊范围的应用。同时,课题组成员被工人日报、中青校园、宁洱融媒等二十家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取得一定影响。

 本课题立足成果,拥有丰富完善课程教学核心体系,推动非遗文化走进校园。同时以学生为本,提高非遗文化渗透教育,切实提高了学生知识与思维水平。积极推动非遗文化教育开花,助力非遗进校园落地生根。加强非遗文化教育培训,提升文化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责任编辑:闻奕)

推荐阅读

怎样发挥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怎样发挥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025-04-28 10:02 非遗
敦煌美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敦煌美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枢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敦煌美学密切相关。

2025-04-28 09:53 非遗;敦煌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敦煌壁画里的非遗美学:传统工艺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艺术的瑰宝,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25-04-28 09:51 非遗;敦煌壁画
热点/传承非遗:宝马7系“非遗车”

热点/传承非遗:宝马7系“非遗车”

传承非遗 打造传世经典 宝马7系“非遗车”捐赠清华美院专访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主任 张雷从2007年开始宝马发起了“ BMW 中国文化之旅”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保护

2025-04-24 10:59 非遗;汽车
热点/非遗赋能汽车企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

热点/非遗赋能汽车企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

汽车企业参与非遗保护的背景与意义汽车企业社会责任的新维度随着企业社会责任(CSR)理念的深化,汽车企业不再局限于关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而是开始将文化保护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

2025-04-24 10:57 非遗;汽车
2025年4月份非遗热点及学术分析

2025年4月份非遗热点及学术分析

4月非遗热点活动概览清明节传统民俗文化体验热潮2025年清明假期期间,传统文化节俗体验活动受到公众热捧。

2025-04-24 10:55 非遗;热点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传承朴初精神,创意文化表达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学习弘扬赵朴初文化精神与艺术成就,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

2025-04-15 16:17 赵朴初;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十大热点话题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十大热点话题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2025-04-15 15:00 非遗
您所不知道的那些“非遗冷知识”

您所不知道的那些“非遗冷知识”

本文向您介绍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鲜为人知的“冷知识”,揭示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独特之处。

2025-04-15 11:01 非遗
权威发布:非遗消费年度报告

权威发布:非遗消费年度报告

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消费趋势报告一、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1.市场规模突破千亿2025年,我国非遗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00亿元,较2020年增长50%以上

2025-04-14 10:49 非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