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如何培养师范类高校学生非遗技艺以解决非遗进校园师资匮乏这一关键问题。
1.课程设置
(1)内容设置
在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今天,非遗进校园培被纳入法制规范。北京市相继出台《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推动非遗普及教育,鼓励开设非遗校本课程,编制相关教学材料,组织开展体验等教学活动。
北京地区非遗资源丰富。目前,北京市有11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项目,126个国家级项目,273个市级项目;102位国家级传承人,257位市级传承人。但并非所有的非遗技艺都适合当前师范类高校学生学习并面向北京市小学生进行非遗技艺传承。结合师范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从现有的非遗技艺项目中筛选出适合高校师范类学生学习与传承的非遗技艺,如二十四节气、脸谱、团扇、风筝、年画、衍纸、剪纸、缂丝、桦树皮画、皮影、解连环、中国结、香囊、毽子、竹编、风车、灯彩、秸秆扎刻、面塑、篆刻、象棋、围棋、空竹、葫芦丝、北京市民间文学和民间故事等20几项,搭建师范类高校非遗课程体系,进而使这些未来的非遗师资在小学校园传承非遗技艺时更具有明确的教学方向和目标。这些非遗技艺有的与中小学语文学科相关,如皮影、剪纸、面塑、篆刻、香囊、北京市民间文学和民间故事等;有的与数学学科相关,如灯彩制作所涉及到的三角形、圆形、方形等,象棋与围棋的逻辑数学逻辑思维;有的与美术相关,如桦树皮画,皮影、脸谱、衍纸、剪纸、缂丝等;有的与音乐相关,如葫芦丝;有的与实践课有关,如解连环、风车、空竹等。研究如何使这些非遗技艺与小学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使之体系化,进而成为师范类高校非遗师资培养课程。
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枢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敦煌美学密切相关。
传承非遗 打造传世经典 宝马7系“非遗车”捐赠清华美院专访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主任 张雷从2007年开始宝马发起了“ BMW 中国文化之旅”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保护
汽车企业参与非遗保护的背景与意义汽车企业社会责任的新维度随着企业社会责任(CSR)理念的深化,汽车企业不再局限于关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而是开始将文化保护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
“赵朴初文化”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启事——传承朴初精神,创意文化表达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学习弘扬赵朴初文化精神与艺术成就,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
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消费趋势报告一、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1.市场规模突破千亿2025年,我国非遗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00亿元,较2020年增长50%以上